分卷阅读94(1/2)

,佛光寺的暮鼓声隐隐自山中传来,让人感到胸臆开阔,尘念尽去。

启昆帝笑着对裘振道:“难怪母后长居此处,寡人这刹那也有了却繁芜,就此隐居的念头啊。”

裘振道:“这西山风景极好,确实是人间胜地。”

二人说着,早有僧人在道旁迎接,一行人随着主事和尚进了寺中,裘振与众人自有僧人领了去厢房歇息,启昆帝清洗一番,便独自去太后居住的厢房拜见。

推开门,只见一个中年坤性端坐在椅上,面容祥和,手中持一串念珠,正微阖双眼,口中念念有词。

“儿臣参见母后。”启昆帝躬身行礼。

魏太后闻言,忙睁开眼,从椅上站起,走到启昆帝面前,伸手搀起,细细打量了他一番,才笑道:“早上听方丈说起,才知你今日要来。这个时节,怎么有空出宫来看哀家?”

启昆帝随着他在椅上坐下,笑道:“儿臣恐怕母后在这里生活清简,放心不下,却只恨整日里诸事繁忙,不能时时在母后身边尽孝。”

魏太后摇摇头:“哀家既已在这寺中带发修行,就要秉承出家人的戒律。远离红尘,不问世事,更不适于再多和朝堂有所攀扯,皇帝有这份心就好,哀家心领了。”

启昆帝知他之所以隐居西山,也不过是朝中有人,看不惯魏太后作为一个小家族出身的坤性,以贵人之身封了太后。便颇有微词,常言牝鸡司晨一类的浑话。魏太后为了避嫌,待他能接手朝政后,便来到佛光寺带发修行,所做这一切不过是为了他能够坐稳这皇位。

魏太后复又问:“公子蠡进来可好?”

“他一切尚好,近来太傅新加了策论,又说想要学习武艺。”提起唯一的儿子,启昆帝倒像是个普通的父亲,脸上露出笑容,闲话家常。

“都说天家无父子,但所幸你教导有方,蠡儿也是个知进退的孝顺孩子。这是菩萨保佑,哀家也就放心了。”魏太后念了句佛,问道:“皇帝今日来寻哀家,是还有些事情想听听哀家的意见吧?”

“果真什么事都逃不过母后的法眼。”启昆帝笑着点点头,便把宿王求娶陵光一事说于魏太后听了。

魏太后摩挲着手中的佛珠,眉头微锁,半晌才叹道:“这陵光,也是个命苦的。”

“母后此话怎讲?”

“皇帝不是已经有了决断了?”魏太后看向他,“今日前来不过是想要哀家能帮你定心罢了。”

“儿臣犹豫不决,若是将他嫁了,故双方再无争执,可是却对不起朝中两位大臣,若是不嫁,这宿怕是不肯善罢甘休。”

“皇帝仁心。”魏太后叹道:“可是,你要知,你是天下的皇帝,不是哪一个人的皇帝。凡事以大局为重,作为帝王切不可太心慈手软,优柔寡断了。”

“儿臣受教了。”启昆帝微微颔首。

“只是,这道之一处不可强求,术之一处却可稍稍弥补。”魏太后道。

“何为道,何又为术?”启昆帝不解。

“道便是指帝王之道,万不可因小失大。所以对于宿议和一事,只要不是关系到国之根本的大事,其他细枝末节便可适当让步。术是对这道之一字的支撑,若是宿的作为让你不快,你又岂能让他们轻巧巧得到所图?要让他们就算得了,却也不能尽兴。要让天下人看到,我钧天对议和一事竭尽所能,态度诚恳,但是却也不是可以任人拿捏的。”

“请母后赐教。\"启昆帝躬身下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