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1(1/2)

好心理准备,我让人在继续深挖,有消息了会再送资料过来。”

时进闻言皱眉,又很快松开,翻回资料第一页看了看,果然在那篇小学生作文的作者署名上,看到了时行瑞的名字。

所以调查团队这是把时行瑞发表过的文章作为调查切入点了?

这个方向也没错,时行瑞要发表文章,肯定是要先投稿的,投稿就要用到书信。

时进想着,敛了敛思绪,把注意力拉回来,仔细看了一遍作文内容和刊登日期,大概推算了一下,发现这篇作文是时行瑞十岁时写下的作品,当时的时行瑞应该正在上小学四年级。

资料里有说明,这篇作文是时行瑞第一篇发表出去的作品,由老师代投的稿,最后被市里一家很小的校园报刊录发表。调查资料的人很细心,在这篇稿子的后面,还标注了当年投稿老师的姓名和现在的情况,并附了照片。

时进看了看照片,发现这个老师的照片他已经在之前看时行瑞的生平资料时见过,和自己并没有什么相像之处,于是很快挪开了视线。

他点开了下一页资料,发现又一篇作文跳了出来,按时间推算,这应该是时行瑞发表的第二篇文章,距离第一篇的发表只隔了半个月的时间,依然是由老师代投稿,也依然是刊登在了同一家校园报上面。

时进加快了翻资料的速度,发现整个四年级,时行瑞发表的作文全是由同一个老师代投稿的,也就是说,在这期间,时行瑞和外界是没有书信往来的,所有对外的联系都由那位老师包下了。

到了五年级,时行瑞换了老师,之前教他的老师被调走,于是他的作文发表之路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断层,直到五年级下,他才又有了新文章发表。

那依然是一篇作文,不过发表的地方变了,不再蜗居在那个小小的校园报上面,而是上了市里一家主流报纸的教育版,以优秀作文范例的形式出现在了一个角落的学习专栏里。

从不知名的校园报,到市报的学习专栏,时行瑞文章的刊登平台有了一个质的飞越,不过可惜的是,这个稿件后面没有附着投稿信息。

没了老师的帮忙,时进可以很确定的说,时行瑞这篇作文的发表,肯定是他自己运作的。但无奈时行瑞把书信来往信息抹得太干净,投稿信息根本查不到。

时进不死心,抱着微弱的希望又翻了下下面几份稿件资料,寄希望于会不会有漏网之鱼,或者报社那边会不会留有部分录文章的存档,但很可惜的是,他能想到的地方,调查团队显然也想到了,时行瑞更是想到了,所以这部分信息依然是一片空白,调查团队什么都没查出来。

整体看上去,时行瑞发表的稿子,就像是全都是凭空蹦到了报社主编的桌子上的一样,完全无迹可寻。

时进无奈认命,转而开始注意稿件的其他信息,慢慢发现就是从这里开始,时行瑞的文章发表之路变得越来越顺,越来越广。

从五年级下,时行瑞的第一篇作文登上市报的学习专栏开始,时行瑞这个名字就成为了市报专栏里的常驻风景。到时行瑞小学毕业,成功考上市里初中的时候,时行瑞已经是市民眼中耳熟能详的小神童了。

在时行瑞考上初中后,时行瑞的父母为了筹时行瑞的学,变卖家产来到了市里,带着时行瑞过了一段很难熬的日子。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时行瑞的文章终于不再局限在报纸上,慢慢被一些出版社和机构看中,编入了很多教材和辅导书里,拿到了一笔很丰厚的稿,帮时父度过了来到市里后最艰难的一段日子。

时进看到这里,翻资料的手停下,视线落在了其中一本编入了时行瑞文章的辅导教材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