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1(1/2)

,张同学你自选吧。”

先者醒人耳目,后者对比鲜明,不论先后,都各有利弊。

若是张轩先开这个口,不拘他选先选后,都可说是尊师重道,但他碍于颜面在方才只做了一问一答,此时不管如何选择,都已占不到好处。

张轩的姿势十分端正,朗朗如劲松:“既如此,学生不才,还请先生指教。”

他肃立整冠,理好因搬琴而皱起的衣袖,撩袍盘膝坐好。

从袖中掏出素帕,仔细将手指一一擦拭过后,张轩才双手压琴,抬头直视刘拂:“先生,学生开始了。”

刘拂同样坐好,摊手示意道:“请。”

张轩凝神静思,指尖清拨慢捻,幽婉清新如阳春三月的乐声由弦上泛出,琴音纯粹清澈,使人闻之忘俗。

一曲毕,二十余人同坐的小花园中除了呼吸声外,再无其他声音。

包括刘拂在内的所有人,都沉浸在方才的春日曲中。琴声悠悠配着园中榴花微香,将人带回了几个月前的初春时光。

张轩静坐于琴前,极力忍耐,也压不住唇角的一抹得色。

只是在超凡的琴艺之下,这点傲气也变得恰如其分。

许久之后,刘拂才打破了这份怡人的静默:“古人评琴音,有四善九德,张同学已得其中十味,引人入胜,实属难得一闻之佳音。”

她的夸奖诚恳非常,即便话中仍留有余地,张轩心中虽有不满,却也无法反驳。

双手撑地站起,张轩向刘拂一揖:“多谢先生夸奖。”

第120章师说

即便二人是在切磋,但先生已带头夸赞,同窗们自然也不会吝啬夸赞之词。

在他们话将说尽时,刘拂才再次开口道:“以各位同学品鉴之力,当可听出张同学指下,缺的是哪三味?”

滔滔不绝的赞誉被这轻飘飘地问题逼停。

在场众人除年岁最长的张轩外,最多不过廿五之龄。以五岁启蒙开始算起,抛去十年通读记颂四书五经等经典文章的时间,大多数人剩下的时光,都消耗在了八股文章与的练习上。即便有诗会文会之类的机会与同窗和其他读书人一起游玩赏乐、投壶抚琴、写诗作画陶冶情操,但大部分的力都放在了可以为自己驳个才子名声的“正道”上。

除了琴艺确实不错,看起来也真心喜欢弹奏的张轩外,怕是二十七人中再无一人看过东汉文学家蔡邕所著的《琴操》与唐朝吴兢所著的《乐府古题要解》。

更不会知晓其中所述四善九德,到底是哪四善,哪九德。

而唯一可能知道的张轩,却不在刘拂的问询范围内,方才还被众人夸赞琴艺的他,连抢答出风头的机会都无。

不说他们,便是博闻强记如刘拂,若非当年作为天子伴读,从礼仪杂艺到诗书礼乐都需要培养,也不会掌握这许多技能。

因着无人作答,场面一时很是尴尬。

向跃跃欲试的皇太孙抛去一个“且住”的眼神,在对方乖巧闭嘴,又饶有兴致的注视下,刘拂清了清嗓子。

“无妨。”刘拂的语气十分地云淡风轻,“若你们什么都能答上,我这个先生才真是没有了存在的用处。”

众生面色微窘,一致低头应道:“请先生讲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