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2(1/2)

风中涩然。

仲衡知晓,对下属同僚,他本该如父亲教导那般,与之和睦相处,笼络善待,日后未必不会成为同个战壕里的战友,或是手下得力干将,但是对这与阿弦深情厚谊,自小跟随,年纪虽不太轻,却也俊朗健壮,又时时对阿弦仰慕爱护异常的郑氏家仆……哼!

散出的侦骑马队一组组零星回来,见到公子爷平安已返,无不激动欢喜,只是搜索队伍四散,一时却是不好聚拢,吹了几声约定的铁哨,若是没听到的,也只能按事先的约定,搜寻无果的循着官道旧迹自行追上车队。

厉弦在马队的拥簇之下,直追前行的车队,对这效率不高的铁哨通讯,也有些不甚满意,惦记起钟大仙说的甚么“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嗯,有时间要好生琢磨一番。

到得黄昏时分,他们一行人终于追上了车队和大批百姓。

逃了一日一夜,饥寒交迫又劳累,近千的百姓便如疲累的羊群,面对车强马壮人持刀枪的车队,不敢争抢,只萎靡温顺,畏畏缩缩地跟在车队近旁,乞求条活路。

据说,这车队的主子爷是要赴边塞上任的,众人虽是对蛮胡惧怕之极,但家乡已被毁于一旦,故里遍地腥膻,除了跟着这救命的车队往西北而行,又能如何?即便是能讨要些吃食自行散去,这人生地不熟,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野地,西北民北又悍,匪帮甚多,几个人零散上路,只怕是给山贼马匪添菜而已。

跟着这位公子爷赴任,说不得善心的老爷还能赐下立足落脚之地。

只是隐隐听说公子爷落水失踪,人心便有些不稳,虽是无人敢捋手持长刀尖枪的车队大爷们的虎须,那眼光不就在满载粮食的大车,和那从蛮胡手中抢回的牛羊身上多停留几分。

厉弦与仲衡赶到之时,车队正在熬粥做食分发,瘦弱的柴东城跳在大车之上,嘶声力竭地吼着:“……送水的这边,一桶水两个馒头,柴火那边,一担干柴三个馒头,老弱妇孺到车队侧边,一人一碗粥!”

剑衣正站在车队之旁,领着女娘们为那些无力的老弱发放粥食;易爹坐在车边,一边柴水,一边计数发竹筹。

拿水和柴火换了竹筹的青壮,忙不迭地跑到车队尾侧,从贺大厨和他徒弟们手中换馒头。有些换了便慌忙塞进嘴里,狼吞虎咽,更多的人将馒头珍惜地在怀里,带回临时的宿营之处,与劫后余生的家人们分享。

更有十来个护卫和驭者,带了鞭子四处巡逻,维持秩序,虽是嘈杂纷乱一片,却也隐隐有了些条理。

林泉思庐和郑赤他们,远远见到公子爷一队,急奔而来,在马前狠狠磕了两个响头,这才站起身来问候:“公子安好。”

“安。”厉弦挥挥手,让他们自去忙碌,独留下林泉一人,指着那在车顶吱吱乱叫、活蹦乱跳的“猴子”问,“他怎么回事?”

林泉静了静,渐渐从激动中回复往日的冷静自持:“禀公子,这位柴东城跟着我们车队前行,日前您落水失踪,那群百姓有些不稳,护卫本想惩戒一二,他站出来对着百姓一阵恐吓利诱,倒是把人吓安稳了许多。后来,我与思庐计议着,这百姓实在太多,又不能一甩了之,若要长治久安,带去西北,怕还是得实行您当初在安陆挖渠做水车时,那以工代赈、分组核工之法。”

仲衡看看已被大块分割,分组做活的百姓,青壮以劳换食,老弱赈济相合,微微点头。

林泉躬身又道:“柴东城有几分口才,读过书,人又甚是光棍,小的便分派了他做宣讲劝慰之职,倒也做得有声有色。”

他见公子爷眼色沉沉地望着那些贫苦劳顿的百姓,一时有些摸不准公子的心思,犹豫片刻,还是小声问道:“公子,您看这些百姓,是继续带着赴任西北,还是……”

若是无车队相护,任这些百姓零落四散,缺衣少食又人生地不熟的,怕是没有多少人能平安返乡,又或落地生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