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2(1/2)

户本”为基,统计人丁,以总粮数来计算每人的最低配粮和最高配粮。

老弱妇孺要保证最低配粮,“户本”的人名下会注上厉大人制印的特殊标记,注明“特别配给”,即便无钱,也会配给最低的粮限;丁壮购粮却不得超过最高配限,买粮之时必要带上这雪白的“户本”,让娃书生们在丁口名下,敲上特制的数额章,每月都有规定数额,一但超过这额度,有钱也不能再买粮。

这“户本”配合“计划配粮法”一出,粮食迅速减少的势头顿时得到了遏制,厉大人也大大松了口气。

为了鼓励丁壮们的积极性,厉大人又推出了补充供给的“供销社”,以奖励先进的“工分”为主,银钱为辅,允许各人买超出配额的粮食,以及各种自家和郑阀出产的好货。

如今供销社里东西还太少,除了粮食还显不出那“工分”的重要性,待得日后,哼哼,厉大人翻翻手头千奇百怪的方子,只等着各人视“工分”如宝。

没有工分,好东西有钱都不让买!

第90章秋风

“工分”之策虽能解决目前供应不足的问题,评议也不难,但这分值还是需要有个凭证,总不能如码头扛包似的,给根竹筹来计算吧?若是记在户本上,那如何写得过来,又哪有那许多文员人手?

钟参谋代表上人们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印券“工分券”。

纸是郑二舅亲手调制的卡纸,厚实耐磨又有韧质,其中还调和了厉大人秘制的金属矿色粉,让纸张初看起来显淡黄色,在阳光之下却还隐隐泛起点点银光,煞是好看。

有这两道秘方在手,又有厉大人开了金手指的特殊制色技巧,旁人想伪制绝无可能。

“工分券”既然是用来计工分数,那自然必须有不同的分值,从小到大,便是一分,二分,五分,十分,二十,五十分券值,前三种小额的用一寸来长的长方纸,后三种面额大的用一寸半略大些的,目前来看是足够用了,日后若是有需要还可再设计大的面额。

发这等券自然要与厉大人所有的实物和众人的需求相配比,这等复杂的经济运算,厉大人甚有自知之明,老老实实地掏了两千积分,请钟大仙用那甚么光脑统筹运算云云,不到两秒钟,“嘀!”一声,钟大仙给出了确的票券印制数额。

厉弦将信将疑地瞅瞅那几个简单的数字,问:“这么一下……就算出来了?”

【@#¥%^&*……】钟大仙也不搭话,冷笑一声甩出一大串看瞎人眼的古怪公式,【知道我这光脑是什么运算速度么?就你这点工分计算量,找地球近代资料花的时间和力都比它多百倍,别以为我坑你啊!这就是知识的价值。】

厉大人被这不明觉厉的庞大公式给压趴下了,灰溜溜地花了一个多时辰把这套玩意描下来,又让思庐帮着记下对公式的解释和各种推算法,拾一堆交给了对这玩意甚感兴趣的二舅。

郑锦接到这些东西就闭关了,整整三天,神思不属,神恍惚,一双美目熬得通红,吓得厉弦都考虑是不是要上个“电”让二舅清醒过来,然后,郑二舅自己“醒”了。

他一笑慨然,道:“是我痴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