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清歌荀令_第76章(1/2)

能从他皇兄这几年的所作所为上找出可圈可点的地方,这些大臣怕也是尽了心思。

歌颂了刘辨之后,读策文的大臣着重点了一下刘协灵帝亲子的身份,而后又将他年少聪伶德行无亏夸赞了一番,德行无亏,这是皇帝必须有的东西。

即便以后会变,但是在登基之前,刘协必须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少年。

面无表情的过了整个登基大典,刘协坐在皇位上看着下面神色各异的官员,心里莫名有种可笑的感觉。

将斩蛇剑给了代表百官的太尉,告令群臣之后,听着下面如同波浪一般传来的万岁呼声,刘协深吸了一口气,而后发出了继位以来的第一个诏令。

——大赦天下!

没有错过登基时刘协眼中流露出的讽刺,登基大典结束之后,荀彧程昱便不约而同的到了一起,皇帝虽然年幼,但也不是什么简单之辈。

曹操亲自来京城,且只带了荀彧和程昱两个谋士,朝廷如今对他们态度不甚明朗,虽然他们不惧,但是麻烦还是越少越好。

毕竟他们之后可没有多少力放在这里,东边陶谦可是快要忍不住了。

“弘农王此举虽然荒谬,但是今日看来也并非没有原因,文若以为这其中可有王司徒的手笔?”

一身文人打扮的程昱面色如常朝着旁边的荀彧问了一句,平日里喜欢和武将一般着甲胄的人褪了一身甲衣,身上那番杀伐气息也消散了不少。

但是和旁边温润如玉的荀彧比起来,这人还是多了一分果敢干练的气息。

弘农王正是退位之后的刘辨,历史真的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不管其中发生的什么变化,有些事情还是会走到既定的那个结果之上。

刘辨没有在董卓手上毁掉,但是却已经成为了弘农王,只不过不是被废黜,而是他自己要求的,仅仅这一点区别罢了。

听到刘辨退位之后的封号,荀彧心中的感觉实在是奇妙,但是也仅此而已了,就算没有董卓的一杯毒酒,以刘辨如今的行事风格也不会有什么太好的结果。

弘农王是王,惹急了当今陛下,就算他之前是皇帝也没有什么用。

“弘农王性子不定,若有人不着痕迹的给他做些引导,造成今天的局面不是没有可能。”低声答了一声,荀彧对王允确实有些怀疑。

这人当上司徒的时机实在是太巧了。

杨彪以年老为由乞骸骨,荀爽也同样以年老想要致仕,朝中资历足够的大臣不是没有,但是偏偏是王允继任当了三公之首。

朝中党派之争从来没有消失过,一家独大不是什么好的现象,几家相互制约着才是能让朝廷稳定的方法,但是王允太过于刚愎自用,如今竟是真的朝着一家独大的趋势而去。

没有何太后在身边看着,刘辨根本分不出来那些话能听那些话不能听,少年的心性最难琢磨却也最好掌控,只要拿捏准了,让他退位并非什么难事。

刘协之前在京郊王氏别院住着,和王氏联系密切,要说王允不知道这事儿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在后面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十有八九就是这人了。

不过看今日陛下登基的场景,这王司徒行事之前怕是没有和他打招呼,不知道是没来得及还是根本没将人放在眼里了。

小瞧人可不是什么好习惯,如今他们这位陛下虽然羽翼未满,但是等过些年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未来的事情还都未可知啊!

二人对视了眼,看着对方眼中和自己如出一辙的意思,荀彧和程昱都笑了笑,只看王司徒以后究竟会如何了。

京中危机四伏,曹操自己根本闲不下来,有些关系只能他自己去打通,所以比起主公而来,荀彧和程昱竟然才是比较“清闲”的那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