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清歌荀令_第160章(1/2)

正常?

并没有察觉到哪儿不对劲,崔琰细细梳理着荆州如今的情况,只想着能不能从刘琮送降书之上看出一些端倪。

然而,等人来齐还没说几句,外面便再次有传信的士兵过来。

依旧是从荆州他们主公那儿快马加鞭赶过来的。

过去将那明显不是他们主公手笔的竹筒取过来,荀彧面色如常从中拿出一卷帛书。

这等传信习惯,除了奉孝也没谁了。

一眼将帛书上的内容扫进眼中,荀彧微微勾起唇角,很好,很符合奉孝的风格。

——不必多想,刘琮真降,荆州无碍。

合着这是知道他们会多想还刻意将消息分成两拨送来,能耐了啊!

将帛书送到下面传阅,荀彧神色有些无奈,“奉孝既然传信,主公那边定然自由安排,吾等也无需多此一举插手了。”

郭嘉既然如此笃定说荆州无碍,那就肯定没有什么问题,他郭奉孝虽然不羁,但是说出来的话还是极为可信的。

等周围的人将那帛书传阅过来一遍,戏志才也合上了面前的竹简,“既然如此,正巧今日过来了,诸位便来谈谈兖州农事吧。”

那名为马钧的少年着实给了他不少惊喜啊!

若是能将这改良过之后的水车推广至整个兖州,今年是否就不用担心雨水的问题了?

若是可行的话,接下来周边几个州也都可以试试。

因为马钧小少年近来对农耕异常关心的戏志才将众人的注意力都拉回来,然后开始讨论关于农耕之事。

天下间这么多人,不可能只马钧一人有这些本领,他们是不是也应该转移一下视线,多找找其他方面的人才?

荆州襄阳,接受了刘琮降书的曹操将大军驻扎在城外,却没有直接进城的意思。

即便里面没什么威胁,他们也不好直接带兵进去,先看看蔡瑁是什么意思再谈其他。

城外,一载着满满一车厢书的马车缓缓而行,旁边两个青年人骑在马上跟在旁边,正一路朝着兖州的方向而去。

佩剑的青年神色有些犹疑,看着身后的襄阳城,再看看旁边神色自若的友人,终于忍不住再次开口问道,“孔明,那兖州真的能让寒门弟子有所作为?”

第121章

淡定的回头看了一眼, 诸葛亮拍了拍宝贝坐骑的鬃毛,“莫要再问了, 等到了兖州一切都能知晓。”

有些无奈的看着这平常甚是稳重的友人, 诸葛亮摇了摇头继续赶路, 从出城之前这人就开始担心,平日里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徐庶揉了揉脸,也感觉自己问的次数有点多了, 他有些太紧张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