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6节-接战(1/2)

.

斯兰帝国的构装空骑军团各个作战单位人员乘载量有限,无法容纳足够数量的施法者,对于特西人的传统超视距侦察手段缺乏相应的反制措施,使得构装战斗飞行器编队刚一接近,便被立刻发现。.

一艘又一艘特西光翼舰相继释放出几道颜色各异的法术盾,,不啻于是一次巨大的突破,而背后的推手则是来自于一个人族帝国的倾国之力。

战争是文明进步的催化剂,无论在哪个世界都是通用。

将近一千架“空隼”脱离了各自的母舰。迅速集结起来,高空中的风元素系能量波动越发剧烈和浩大。

三分之一的“空隼”在左翼舰队前方布下阻击纵深带,另外三分之二的“空隼”则全速加力,迎击来敌。

短短十余息的功夫,特西人左翼作战单位的数量劣势迅速扭转为数量优势。

“队形散开,再拉开一点,两层编队还是太紧密,我们需要五层该死的斯兰人,他们敢来,我们就敢打这次让他们有来无回中军和右翼。预备两百架空隼警戒,不要让斯兰人随随便便的闯进来。”

位于飞行编队中军坐镇的主旗舰“棱京号”向其他分旗舰下达了最新命令,驱动“空隼”同样需要消耗魔晶,特西人采用了相对比较经济的保守战术。

密集编队适合集体巡航队形。却不适合作战,增加编队层次,有利于提升阻击火力的密度,敌方冒冒然闯入,立刻就会遭到上下左右,几乎全方位的围攻。将会完全丧失规避空间。

不得不说,经历了两次实战后,特西人确实聪明了不少。

各艘光翼舰在不断通话中,迅速拉开彼此间的距离,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动作,每一位光翼舰舰长曾经都在湖面上驾驶着小船,互相配合着演练过数百遍。

无论是c控舰体姿态的驾驶小组,通信兵和瞭望手,没有人敢有分毫大旦,一旦发生碰撞,结果便只有一个,舰毁人亡,连逃都没有地方逃。

即便积累了几百遍的演练经验,光翼舰集群从特西本土进入斯兰帝国的领空,依然发生了数起碰撞坠落的惨烈事故,还没跟斯兰人放对开片儿,自家光翼舰就跟下饺子似的往下掉,钱包空荡荡的特西人心头直淌血。

最初分成两层上下编队的光翼舰舰队再次分裂,迅速逐级下沉,最底下那层编队距离地面甚至不到2000米,几乎是擦着小山丘的ding部飞掠而过。

光翼舰的飞行升限只有7000米,这倒不是性能方面的设计问题,再往上就会受到空气稀薄和严寒的影响,导致缺乏有效供氧和保暖措施的舰载人员因为缺氧而窒息,更不用说什么战斗力。

若不是为了掩人耳目,特西帝国的光翼舰编队也不会维持在距地5000米至6000米高度左右的云海上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