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8(1/2)

请他们。

等地盘圈大了以后,可以放更多的流动人口进驻扬州城,目前二十万人不多不少,至少在产业链扩大之前,是不用担心劳动力问题的。

扬州的老百姓们虽然对这个新的国家心生恐惧,可终究抵抗不过好吃好穿的诱惑。

宋国法纪严明,军队伙食是差到极致的。

按照祖宗定的规矩,“葱韭不得入军门”且“买鱼肉及酒入营门者皆有罪”,上头的人借着这个由头克扣军饷,不肯给他们能够吃饱的军粮,以至于当初钱凡在接手守军的时候,只感觉自己是进了难民营。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军队平时分两拨人,一拨演习操练巡城,一拨帮着农业局修建大棚、种植庄稼、开垦荒地。

正因如此,整个军队的伙食都在不断恢复异变之前的水平。

许多士兵在看见餐桌上有肉的时候,都吓得不敢吃,生怕被论罪降级。

他们都以为这是给将军或者元首吃的,是有贵人要来巡查。

钱凡虽然并不习惯被人叫做钱将军,可这时候将军的派头端的颇足,相当霸气的叫所有人都端碗伸筷子吃肉,不吃就自己出去挨板子。

那些面黄肌瘦的壮丁,如今竟也舍不得离开扬州城,还能光明正大的托乡人给家里老小寄酬钱了。

而扬州城的流民,已经不剩下多少了。

建房子需要人,炼钢铁需要人,运送货物需要人。

虽然大部分本地人不会开车操纵机械,但很多粗活都是一学就会,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

厉栾跟参政院谈好了新城区的事情,自己也揽了工程局局长的职权,让那老头下岗退休拿钱,自己日夜不休的带着人马建新城区。

目前虽然在建的楼房不多,但暂时够用了。

参议院定下来最低工资,但工程局给的略高,警察局和消防局的更高。

后两者的经都因为之前国家刚批下来钱绰绰有余,宋代贫富差距过大导致了平民生活水平太低,江银人嫌塞牙缝的两三千块钱工资,在扬州城可以养活一大家子。

一贯钱是一千文,购买力约等于临国的五百块。

换言之,一百文在临国,大概是五十块左右的购买力。

在南宋,一个中下层百姓的平均日入是五十到一百文,但平均养活一个百姓,需要120文的日开销才可以。

更令人为难的是,物价的不断飙升。

在北宋时期,一石米只需要两三百文,可到了南宋由于战乱和人口俱减,米价直接涨到了五六百文一石。

而肉价更为恐怖在南宋,一斤肉需要一百二十文到一百五十文才能换得。

扬州城没建养鸡场,但江银建了。

而且已经数量涨到了四个,同时还建了两个养猪场。

由于这里天气宜人,且通风良好,灾疫在发生之前药厂就已经恢复了生产,让养鸡场的效率在不断地发展。

肉价虽然涨了一些,但在解除配给制之后,也是能够接受的范围

后来伴随着电力的恢复,以及政府方面的支持,成本还在不断地缩减。

正因如此,不光江银人能吃上鲜美的鸡肉,连扬州人也能兑换纸币去买肉吃了。

扬州城的肉店是政府参股后开的,配置了冰箱保鲜柜,都不用现场宰杀。

正因如此,运送售卖一条龙,完全不愁销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