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2(1/2)

,也成为现代人冬日里必备品之一。

同样的,例如暖宝宝、方便面、打火机一类的生活用品也早就开始大规模流行,连福建那边的富商都早已人手一个打火机。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共同参与舞会和节日,也在共同感受这安宁而祥和的中秋之夜。

“按照这边的规矩,每逢中秋之夜的时候,都要拜月,”辛弃疾带着他在灯和人群之间穿梭,声音不疾不徐:“男子多求‘早步蟾宫、高攀仙桂’,有诗曾吟‘时人莫讶登科早,只为嫦娥爱少年。’”

“我听说好些人往钱塘那边去,可是为了观潮?”柳恣好奇道:“有空了咱们也过去看看?”

辛弃疾笑着想摸一摸他的脸颊,只在涌动的人流中站定了一刻凝视着他的模样,再转身继续往前走:“是啊,若未来咱们能闲下来,要去看看西湖断桥与那钱塘盛景。”

柳恣相当乖巧的跟着他往前走,一眼就瞥见了河畔星星点点的灯火。

碎金似的光芒在随着烟波荡漾开来,人们聚在那放着莲灯,松檀香气也顺着清风蔓延至四处。

令人惊异的是,顺着这一整条扬州河放眼望去,竟有数不清的灯火在一路飘来。

“这上万盏河灯皆是羊皮小水灯,应唤作‘一点红’,”辛弃疾靠着他轻声道:“苏轼曾说’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正是应了此景。”

柳恣出神的望了好久,缓缓道:“可惜我手机没电了,不然要多拍几张。”

他们一同听着远处传来的高楼歌声向前行去,一齐手捧着热乎的苏式月饼边吃边聊,久违的共同享受着喧嚣之中的宁静。

等走到了某一处,辛弃疾才意识到有些眼熟:“这儿不是?”

“嗯,我特意带你过来的,”柳恣笑道:“这家琴店,你从前初来扬州的时候不是经常来逛么?”

那时他初来乍到,还对扬州和江银都一无所知。

但风骨是藏不住的。

辛弃疾天生喜欢丝竹诗歌,还写得一手好字,可惜从前虽然在名琴旁驻足流连多次,也没有机会买下一台。

“你是说……”辛弃疾讶异道:“难道……”

“我几个月前下了订单,原本想着这几天忙完了亲自给你送过去,”柳恣同他一起走进那店中,笑着和老板打了个招呼。

“虽然不及‘焦尾’‘独幽’,但也是一份心意。”

话语之间,伙计们手脚轻快的把那刚制成不久的琴搬了出来。

上好的梧桐木光泽沉润,栗色琴身木纹别致,琴尾绘着白梅独放,更透着无法言喻的清幽。

辛弃疾怔怔地看了许久,只上前抬手抚了几音。

音匀声圆,清透泛芳。

虽然是古朴之物,但无论形态还是音色都明而清雅,便如照着他本人一般量身定制。

这恐怕是最意外也最称心的礼物了。

柳恣眨了眨眼,也学着大家互相问候的口吻笑吟吟道:“中秋快乐,幼安。”

此琴可同此情。

但愿人长久。

第149章青龙

青玉翻看着人脑扫描的相关资料,不知不觉地开始走神。

如果单纯只论能力,龙牧恐怕是最适合继任的元首的人了。

他能够适应多线程工作,擅长风险评估与长期规划,在统筹多方面齐步并进上,也许做的比那些分支机构还要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