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2(1/2)

据后世的考古证实,从汉到唐,至少有二十二种以上以《异物志》命名的著作出现。

《异物志》是一个笼统的名字,就像“语言”,每一国都有独属于自己的语言一样,《异物志》也有许多,只不过,笼统的在一起的,吴有为没见过。

随着古代民族融合及与其他国家交往的扩大而产生,并随这一过程的加深而繁荣,也同样因此而衰变消亡。

这类著作最初现于汉末,繁盛于魏晋南北朝,至唐开始衰变,宋以后退出历史舞台。

其实说白了,就相当于是百科杂书。

历史的百科杂书。

它的产生和消亡,与该时期中华文明圈的内外交融拓展密切相关,从一个角度反映着该时期人们的世界认识水平和思想状况。

宋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当时统治者的不重视,有识之士又用自己的不作为反对异族统治,这类著作不再出现,原有的各种版本也渐渐流散消失。

一种历时久远、影响不小的文化现象就这样被历史的尘沙所掩埋,以致后来的人们对它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只是在历史地理学和小说史的研究中,偶尔才能看到一点它的踪迹。

它的种类、它的存佚情况、它的内容、它与其它文化现象的关系以及它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的完整历史意义,从未得到过认真的对待。

吴有为在后世所能看到的,也仅有清人有限的几种辑本和今人的些许研究成果,原本,一个都没有!

李东阳的这一套《异物志》共有二十六本,可见不只一日能抄录出来的,他肯定准备了许久,只不过找了今日这个机会,给他送来了。

第113章夏日炎炎

刘健的东西就很实在了,他新得了十把上好的紫竹骨绸伞,送了吴有为两把。

一把伞上绣着吴有为抄了纳兰性德的《菩萨蛮》中的《春花春月年年客》。

一把伞上绣着鱼跃龙门。

吴有为也很喜欢。

刘大夏则是送了他两匹少见的乳白色贡绸,这东西夏日里做个里衣,穿上后就跟没穿衣服一样轻便透气!

吴有为不懂布料看不出来,徐娘一眼就相中了,当天就裁了跟女儿赶制了一身新的里衣给吴有为晚上穿在身,上。

果然跟第二层肌肤一样,吴有为大喜!

这会儿天气有的时候炙热起来,他都想果奔了好么!

还有几个至交好友送来的东西都不一而足,但是都很适合他。

吴有为看着这些东西感叹道:“这就是送礼的学问啊!”

看看人家给的东西,一个个都那么有内涵,自己给的呢?只是稀罕了一些的水果。

“他们送的东西也不怎么样。”林管家却看法不同:“老爷,您给的都是什么?不是内造的就是上进的东西,他们平时恐怕都摸不到,也就李东阳大人那里好一些,其他的人非得熬个一二十年能用得上这些东西。”

一二十年都是少得了,二三十年能爬上去都不错了。

老爷才是个举人,就有锦衣卫千户来给送礼了,等老爷考了进士入了翰林,那还了得?

林管家不知道为什么,直觉认为自家老爷早晚一飞冲天!

吴有为不知道他看似平常的水果,在古代是何其的珍贵。

后来他想明白了,以吴府的位置和财力,三年都没给他买过香蕉,可能这玩意儿真的很....珍贵?

过了两日,天气越发的热了,突然阴天,下了一场雨,凉爽了一些,吴有为可算是松了口气。

万通托人送了他一车蝉翼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