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纪事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276(1/2)

高手写文章,没理的事,都能被他说成有理的事,更何况这事有理没理是在两可间。比如明惠县主这样的人,现在她得到的一切,都是她自个儿乐意的,肯定觉得皇帝很好,而周贵妃等人,有着种种不愿离宫的理由,肯定觉得皇帝这么做很不好。

但是百姓之中,能客观分析这事的人,其实并不多,大多数都是人云亦云,哪边说得好,就相信哪边的话,现在这二位的文章出现后,就牵着舆论的鼻子走了。

士林之中,被他们的文章说服的人,也不在少数,特别是很多还没有入仕的士子,与这事中的双方都没有利害关系,就更容易从心而论了。

这些人尚不曾被官场磨砺,心中还有理想和热情,从心而论的话,肯定是赞同这个观点的。

所以,不过是数日之间,清流民议就变成了夸赞皇帝遣散后宫是明君所为。

皇帝是明君,反对他的是什么,谴责永宁侯的是什么,还需要人多说吗?

不过是须臾之间,朝臣们的压力就变大了,一顶奸臣的帽子很快就要戴在他们头上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毁誉由人

这顶奸臣的帽子,要是被戴严实了,这些朝臣以后在朝堂上说话就直不起腰板了。

毕竟朝堂上又不是铁板一块,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挡别人的路,其他人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拿这事出来,攻讦他们了,所以他们肯定不能这么轻易就范。

不就是写文章辩驳吗?他们这边也有写文章的高手,根本就不虚那边。

于是,京都士林中,很快为这事展开了论战,双方开始写起文章掐起了架。

文人掐架,与普通人掐架类似,也是你一拳我一拳地打来打去,不过他们是以文字为武器展开攻防的。

齐远恒他们在这事上,占了先手,是因为他们把舆论的焦点转移了,本来聚焦在卫衍身上的舆论,被他给移到了皇帝的身上,而且他是在给皇帝唱赞歌,这指斥乘舆的罪名,就没法往他身上套。

其他人要是和他在这点上对着掐,就要捎带上皇帝,真正要得罪的人明显是皇帝。

不过,其他人也不傻,肯定不会明知这是陷阱,还要踏进去。

皇帝本来就对这事很不耐烦了,有人敢说皇帝的不是,皇帝恐怕就要雷霆大怒,用大不敬这个罪名来杀人了。

因为这个原因,这场论战就变得与以往很不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