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纪事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386(1/2)

这些积肥的方式林林总总有许多,齐远恒虽然集了一些,但是民间肯定还有遗漏的好方法,他建议皇帝向全天下征求更多的方法,然后颁发一部劝农书,将这些积肥的方法昭告天下,并且让县里的衙役们去乡里宣讲,务必让全天下的农户都知道如何因地制宜地积肥。

第三步,则是整备负责农事的官吏,让他们人尽其职,忠于王事。

农户们可能种了一辈子田,但是未必人人都通种田。何时播种,何时浇水,除草堆肥这些事,都是有许多窍门在里面的。

有人会种田,他家的成就好,有人不会,他家的成就差。

为了劝课农桑,从上古之时,朝廷就设立了专门管理农事的官吏,负责指导农户们种田。朝中有司稼或者司农等高官,乡间则有力田等小吏,主管农事。

不过许多岁月过去了,每一个朝代,朝廷设置的机构都有所不同,景朝由户部主管农事,而水利的修缮则归于工部,负责临民劝农的官员,是县令,乡间则有里正来负责农事。

这么设置,官员是简了,但是对于县令和里正的要求,无疑提高了许多。若这些人不懂农事,劝农也就无从谈起了。

高祖定鼎天下初始,万象更新,许多官员起于微末,对农事知之甚详,不会闹出劝农者不懂农事的笑话,但是随着承平日久,官场上弊端丛生,人浮于事,不懂农事的户部官吏,对农桑一无所知的县令,以及不知农事的里正,都一一冒出来了。

基于此,齐远恒建言,对于主管农事的官吏,必须进行农事相关的考核,方不会误了农时。

第四步,上巳节那日,齐远恒就当着皇帝的面提过了,为了方便农户们灌溉田地,他建议朝廷在各地广设水车,恩泽天下百姓。

这桩桩件件,都离不开人力物力,特别是第一步和第四步,预计花的钱粮不在少数。

齐远恒的这份建言,好肯定是好的,皇帝不是不懂,但是皇帝预备着二次南征,而且他还有件大事没有办妥,这钱粮可是永远不够花的。

这件大事,就是他的陵寝。

皇帝幼年登基,并没有一开始修建陵寝,今年他已是而立之年,这陵寝的修建,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他素日身体不错,从不觉得自己会短命,所以没有早早就修建陵寝,但是从现在开始修建,修个十年二十年的话,到时候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这两件亟需待办的事,都是紧要事,齐远恒的建言再好,想到这里面的花,景骊就有些犹豫了。

“陛下,农桑才是国之根本,齐兄的这些建议,都是治国良言,陛下为何要犹豫?”卫衍看着皇帝的脸色,蓦然想到了什么,“陛下,若是因为钱粮不凑手,不如臣带头捐些俸禄。”

当日,安乐侯开了个“诚心悔改”的头,向朝廷上缴了一大笔罚金,把其他人都架在半空中下不来了。卫衍觉得他依样画葫芦,为这事带个捐俸禄的头,朝臣就算不愿跟进,但是身为皇帝的忠臣们,他们若要脸面,不跟进也得跟进了。

“别,你可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去胡闹。”景骊竟然有机会指责卫衍胡闹,也是很难得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