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沧海横流_分节阅读_29(2/2)

“跪地投降,可留性命,负隅顽抗,一个不留!”众军士气势高昂,高声喝道。声音响亮,直入云霄。

那些家丁互相看了看,不知道是该降还是该战。江源冷哼了一声,皱了皱眉,司徒易的野心和心机比他想的还要深沉,但是实际掌控能力却是不行,就连自己家中的家丁都不能为他拼死效力,又靠什么来争夺这个天下?看来他是看书看得多了,有些被文臣们洗脑,那些“得道者多助”就是儒家用来忽悠人玩的,什么是道?利益就是道。能给人利益,哪怕是陌生人都会簇拥相助,可是利益没了忠诚也就没了,因此不培养一些不顾利益的心腹之人又怎么能成事?

江源高声说道:“如今廉王及其两子皆被擒拿,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他这么一喊不要紧,天空之中猛然一个炸雷击了下来,在滚滚雷声之中正中廉王府的院中,片刻之后就听到院子里响起了呼喝声,“走水了,走水了,正屋走水了!”

府外军士望着江源的目光充满了敬畏,江源自己则强忍住抽搐的面颊,这要他怎么解释?说这雷不是他劈下来的吗?说是容易,可有人会信吗?本以为和辽王对战的时候没出现什么不合理现象,他这个雷神的名字就能慢慢被人所淡忘了,谁知道现在又来了这么一出,估计就连后世的正史上都会落上一笔了……

当初某个古装电视剧让人们熟知了《上邪》这首诗,所谓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冬雷倒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可光是《上邪》这首诗就表现出了冬雷的罕见性,这又不是现代,雷电的产生原因又没办法解释清楚,现在深冬季节天上突然反常的降雷,没劈到他们这群穿着铁甲的军士身上而是劈到了廉王府的正屋,你说和神迹没关系也得有人信啊……

一整慌乱声中,廉王府大门被里面的人推开,那些刚才还要弓箭相向的家丁们一个个规规矩矩地跪在了地面上,低眉顺眼的,就怕雷神发怒再来几个惊雷劈他们,江源这队人马相当轻易就攻下了整个廉王府,将所有廉王的家眷抓捕关押。

司徒晟那边也遇到了神奇的事情,他们刚一到勇王府,勇王府门前的一只石狮子竟然底座碎裂倾倒下来了,看那倒下的狮子的动作竟然像是叩拜司徒晟一样。勇王府门内的家丁大骇之下,连忙出来开门投降,一场兵灾消弭在无形之中。

若要按江源的说法,那个石狮子倒下的原因可能来自于马蹄敲击石板路产生的共振……可是这是靖朝,除了他全世界都没有人知道共振是神马玩意……

若是按照老话来说出现冬雷并不是什么好事,所谓冬雷震动,万物不成,虫不藏,常兵起。可这一个霹雳劈在了叛乱的廉王府头上就不一样了,这“兵起”已经应在他和勇王身上了,更因为有了江源这个“雷神”的存在,舆论立刻就被引导到了廉王叛逆遭到天罚的上面去了。再加上石狮叩拜更是如同应了天命一般,无数平民百姓已经把司徒晟当成天命之主了,整个就是天帝的化身,正义的象征,他要征伐的勇王和廉王必然就是上天都不能容忍的恶人。既然天都不容了,人又怎么能容呢?

朝堂之上本来还有一些大臣打算替勇王和廉王求情来着,现在连口都不敢张了,靖朝是不兴杀儿子杀女婿,可不是不加惩处!老皇帝被这次兵谏气得不轻,头晕目眩之下有中风之相,要不是御医救治及时就要死在床上了。老皇帝醒来之后在病榻上宣旨将勇王和睿王夺取王爵之位贬为庶人,勇王已死不许入皇陵,找个地方按照平民的规矩埋了就是了,其家眷全数发配云南充边。睿王及其家眷也要被发配甘肃,不得圣旨不许离开发配之地。甄妃和荣妃白绫毒酒匕首自选,死了就成。至于两个王府中的家奴则统统充入矿场挖矿,且不许他人买卖,生死都必须留在矿上。

可见老皇帝是真的发火了,无论是云南还是甘肃在这时候都是相当艰苦的地方,而被送去挖矿则要比发配还要痛苦百倍。发配虽然九死一生,可到底还有活下去的机会,而矿场简直是十死无生的地方,活下来的万中无一。江源的父亲贾敀能从矿场里逃出来简直就是奇迹了,其他人尤其是这种官面上送来不许买卖的家奴是绝对不可能从重兵看守的矿场中逃出来的,就算逃出来,一个奴籍之人又能怎么活下去?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老皇帝还是有些明白道理的,他很清楚如果他硬要将勇王和廉王的事按下去,让他们全家留在京城里,就像当初义忠亲王一样看管起来也不是不行,可这会助长两王余孽的野心,闹不好还会捅出什么大乱子来。就算在他活着的时候没出什么大事,可在他死了之后他那个三儿子能容忍得下这样有威胁的存在吗?这些余孽完全不是自己这个三儿子的对手,万一司徒晟真的容忍不下去了打算动手,那勇王廉王全家的性命也就真的保不住了,而且司徒晟的名誉也会受损,担上弑亲杀弟的罪名。

为了保全两个不争气的不孝子而毁掉了第三个儿子,这可不是什么明智的做法。而且重处勇王和廉王,将其家眷发配边地,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他们难过得会惨淡一些,可最终还是有活下去的希望的。他明白廉王恐怕会在未来的几年内“被病逝”,可他的子孙后代总有能在甘肃活下去的,有烟火继承这也就够了。

叛乱事了,皇帝拟旨,册封睿王司徒晟为太子,册封淑妃江氏为皇后,如此一来司徒晟得了正统之名,成为了嫡子,将来登基可谓名正言顺,无人可掣肘。老皇帝也知道自己过去亏待了江皇后和司徒晟,现在他活着还能压得住,万一他死了,司徒晟那些兄弟侄子包括宫中住着的华妃能不能活着要怎么活着可就得看司徒晟的心情了。皇帝这也算是在交换,以正统之名,皇后之位来换这些人的生路。这些话不用明说,也不能明说,说的太明白反而办不成了,看司徒晟的表情他已经答应了。

江源还是坐在左侍郎的位置上没有升迁,不过他侯爵的俸禄倒是变成了双倍,妻子月华的汤沐邑也多出了不少,更是赏赐无数,所以江源也没有什么不满的。他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贸然升迁并不是什么好事,何况他所在的位置并没有什么掣肘,左侍郎和尚书权势上也没差多少,不过少个名字而已,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整个兵部没有右侍郎也没有尚书,完全是他一个人说的算,全国兵马除了听皇帝的话就都听他一个二品左侍郎的,这难道还不够吗?要的多了反而危险。

皇帝重病,太子监国,大浪潮起潮落最终还是平息了下来。有的官员全家发配充军,有的官员被贬不毛之地,有的人性命不保人头落地,有的人烜赫一时青云直上。有哭有笑,有喜有哀,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勇王麾下不少人都折在了这一役,廉王的势力更是被连根拔起一个不留。镇国公牛家、齐国公陈家、治国公马家、修国公侯家,连着东平郡王、西宁郡王两家虽没有明着参与勇王兵谏之事,可也遭到斥责贬黜,更是有不少人家被抄了家产没入国库,开国的勋贵这一回足足被勇王的事牵累了一大半,没有一家能够全身而退,好在圣上没打算把他们全都弄死,所以还能在那里死撑。

宫变之事牵连太多,如果只要有牵扯就抄家灭族,那么整个京城怕是要倒下一半的官员了。一向“仁慈”的老皇帝这次依然没有赶尽杀绝,倒是给勋贵们留下一丝喘息之机。

王子腾倒是很聪明,叫他躲过了这一劫,可司徒晟也没想留下他给自己添堵,直接给了个九省统制的虚衔让他去北疆巡边了。这个官衔一点儿实惠没有,没有直属的手下,也没有自己的衙门,只有上折密报的权利。听着倒是好听是个从一品,实际上却明升暗降夺了他手中剩下的那点儿可怜的兵权,让他去北疆苟延残喘去了。

史家的史鼎还在广西吃芋头呢,史鼐只不过空有个侯爵的头衔罢了,算他老爹死前交代的明白,用全副家财还上了户部的欠款才换来史鼐的爵位和活路。他深知江源一直盯着他呢,哪敢参与兵谏这样要出人命的大事啊,因此虽然过得寒酸了一些倒是能够踏实一些过活了,至少这次叛乱没有把他牵扯上。

王、史两家还算躲了过去,甄家可就没那么好运了,身为勇王的母家,谋逆之事自然有他们的影子。甄家全家被抄,为官的那几个男丁都没躲过头上这一刀,家眷女子皆被充入教坊,年幼的男孩也没躲过充边之罪。这等下场可把荣国府给吓坏了,要知道他们府上的大姑娘贾元春可是廉王府的女官啊,廉王遭了难,谁知道会不会因为贾元春把整个贾家给拖下水啊!他们可没敢搀和进谋逆的事情,不过是敷衍过几句而已,不会被抄家吧?!

平时没什么人来理睬贾母史氏,到得此时两房倒是都扑过来问她该怎么办了。贾母也失了方寸,沉默了许久才终于说了一句,“都到了这个时候了,也只能弃车保帅了!”

只这一句就将王夫人吓得坐到了地上,贾政却长舒了一口气,就连贾赦这一贯不喜二房的都皱了皱眉,真的需要做到这种地步吗?元春再不好也是贾家的骨肉啊!

☆、第四十二章 使银子断送自家女闹分家贾府又生波

弃车保帅?放弃谁?又是怎么个弃法?

这贾元春乃是廉王府的女官,也可以说是廉王司徒易的通房丫头。这通房丫头说法可就多了,按理说既可以把她算作家眷,也可以把她算成家奴,怎么说怎么有理。若是找找关系托托人情也就把她算成是廉王的家眷了,那贾元春就可以按照圣旨被发配到甘肃边疆去,虽然这辈子也算是完全毁了,可至少能够保住她的性命。所有家里有女官的人家都是这么做的,结果贾家却显得独树一帜了……

“什么?把那贾氏算成家奴?”江源听到这事忍不住皱了皱眉,若不是对他说此事的是妻子月华他恐怕一个字都不能信,就算是心里信了嘴上还是忍不住又问了一遍,“你说荣国府四处求人,就是为了把贾元春算作廉王府的家奴发配到矿上去?”若说是将贾元春算作家眷留一条活路也就罢了,算成家奴发配去矿上?!荣国府的人是疯了还是傻了?没吃药还是吃错药了?

司徒月华叹了口气,说道:“起初我也道我是听错了呢,可再一细打听,这荣国府就是在如此做的。说起来也太心寒了些,当初为了谋求自家的富贵将好端端的女孩子送进宫里去做伺候人的女官,后来又要做主给人送去做通房丫头,现如今一害怕更是绝情到将人抛去矿上做苦力填性命,这是生怕那贾元春活下来拖累了他们啊。”

想了想自己父亲的遭遇,江源冷哼了一声,当初荣国府甚至贾氏一族是怎么对待他的祖母许氏的?又是怎么对待他的父母的?哈,若不是江源不是普通孩子而是个穿越者,那么艰险困苦都能活得下来,贾敀、江氏和许氏可就断了香火了。

“那贾家一向藏污纳垢,什么龌龊肮脏的事情没做过?这等昧良心的事他们做得多了,多这一件也不算多。那周家、吴家不也送了姑娘在廉王府吗?如今这两家四处托人只希望能将自家的姑娘算作家眷给送到甘肃去,银钱也不知花了多少,半个家都搭进去了,可你再看看这贾家,呵,也是使钱,不过是花钱要弄死自家的姑娘罢了。你且看吧,他们定是往那矿上也使钱来着,应该早就安排好了,贾元春到了矿上过不了多久就得‘暴毙’,就怕这她活的时间太长了牵累了他们整个府里。”

月华对贾家本就有怨恨,如今更是厌恶非常,“因为勇王叛乱的缘故,开国的功勋大半受了牵连,若要沾边就算怕是处置得太多了,所以哥哥才说要稳一稳,得朝野之上混乱起来,因此上一些罪轻的勋贵也就高抬手轻落下了。父皇的意思还是坚持要留下勋贵绝不许动,哥哥也没有法子,不然我倒要看看这贾家能撑到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