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沧海横流_分节阅读_71(2/2)

靖朝开国时期流传至今的制度,凡是勋贵之家,有爵位之人或是准备袭爵之人,只要年龄在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在国家发动战争之时都必须自己准备武器粮食随军参战。

当然,也不是强制必须得去……只不过如果不想去就会立刻削去爵位,且三代以内不得为官。当然,因为靖朝首重军功,没有斩首之功的继承人也根本就不许承袭爵位。这些养尊处优的勋贵就算想反对也没用,因为这条制度不是司徒晟规定的,而是高皇帝立下的强制命令。以高皇帝的脾气,这条制度直接被放进了大靖律例之中,子孙沿袭不得有误,谁也不许说不!

身有明确的实权官职的勋贵可以借着处理政务的名义得到皇帝颁布的“特赦令”,得以不去战场参战,可是没有官职只有爵位的人就对不起了,无论想不想,都必须去参战不可。

当初三藩之乱,连身为文官的大理寺正卿江岩都老老实实去守城门了,就连江宁这个文弱书生还上过城墙,砍下过贼兵的脑袋呢,这两位当今的国戚都没搞特殊,别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参战?真的想被贬为平民吗?

自从江南大案以来,勋贵们的日子过的是一天不如一天。虽说他们手中还有一些铺子作为支撑,可是手中的田地大多都被官府缴了,哪还有舒服的日子可过?

失去了土地可不只是失去田租这项入这么简单,没了佃户他们就没有了势力,没有了势力还怎么胁迫当地的官员依附?没有了官员们的孝敬和依附,做什么都处处不顺,过去一封拜帖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直接就被打成违法的范畴了。包揽诉讼这种事直接就要砍头,这不是立刻就断了这些勋贵们来钱的路子吗?就凭那么点店铺的租子哪里够他们这些纨绔们花的啊?

可再怎么不够花,也没有哪家勋贵敢冒冒失失站出来挑衅皇帝陛下的。

江南大案斩首千人,已经尽显司徒晟这位新皇的铁血和魄力,这个时候谁送上去谁就会死得很惨,大家都还没活够呢,谁都不愿意自己把自己送上阎罗殿。因此勋贵们只能安慰着自己,反正世家和他们过得一样惨,也就没什么不平衡的了……

可是现在不平衡的事情出现了,勋贵们猛然发现世家们不需要上战场,而他们直接被皇帝陛下绑上战车了……简直让人心里太不平衡了,都是受打压的势力,凭什么世家就可以不上战场啊?!

北伐在即,到了兵部调令的勋贵们一个个都愁眉不展。虽说高皇帝开国之初就留下了参战之令,可是几十年来需要勋贵们参战的无非就是三藩作乱时的战斗而已,就算是三藩作乱,辽国都打倒城根低下了,他们也不过就是上城楼摇旗呐喊一番就算完了。可是这一次却是不同,这是北伐啊,是要与北蛮人作战啊,他们这些老爷、少爷哪是北蛮人的对手?

世家在一边撇了撇嘴,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向上战场争军功,掌兵权还没机会呢……

贾府之中,贾赦和贾琏都到了兵部调令,他们一个是承爵之人,一个则是将来会袭爵之人,两个人谁都跑不了,都得去参加这场战事。

二房的王夫人还在那里偷乐,心中思量要是这两个大房的男丁都死在战场,岂不就轮到宝玉来袭爵了?可是转念一想,袭爵之人就要上战场,有斩首之功才行,那岂不是要她的心肝宝玉上战场?这么一想,她立刻就吓得缩了回来。

且不提袭爵能不能轮到他们二房,长子和长孙都活着的情况下就直接把袭爵的心思放到二儿子身上,王夫人也太过异想天开了些……

贾政到底比她见识多了点儿,这几年从九品小官当下来,又没有国公府罩着他,总算也培养出一些眼色了,不至于心高气傲,自以为是了。

他很清楚,要是贾赦和贾琏都死在北伐的战场上,那么贾家的正统嫡支就没有了子嗣。依照这些年皇帝陛下司徒晟的一贯作风,哪里还会好商好量地让宝玉来袭爵?贾家必然是个除爵的下场,到时候他们全家可就失了最后的依仗了。

就算贾政看他大哥再怎么不顺眼,也绝对不希望他和贾琏死在战场上,否则他岂不是只剩下一个九品小官的名头?直接就连勋贵都算不上了,比起皇商薛家来都要更惨。

至于东府那边,贾珍和贾蓉也到了同样的调令,这两个人手底下还不如贾赦那两下子呢,好歹贾赦曾经随父上过战场,贾珍就剩下吃喝玩乐的本事了。而且东府之人早就和他们荣国府一支渐行渐远了,与其指望这对父子,还不如指望贾赦活下来能够继续保佑家族呢。

贾大老爷狠狠地哭天抢地了一番,还是老老实实地张罗起上战场的兵器铠甲来。调令上写得明明白白,要他们这些勋贵自备武器战马、干粮物品等物,户部调集的军备只负责发放给正规军队的将士,没有他们这些勋贵的份儿。

没办法,贾大老爷连忙命人打开仓库,将丢到最里面,多年不用的铠甲兵器翻了出来。

他当初倒是在战场上混来一些“斩首之功”,但那是他爹贾代善白送到他眼前的功劳。十几个敌军兵将被绳索铁链绑成了粽子丢在地上任他宰杀,一刀一个,比杀鸡都容易,随随便便还没一炷香呢,就算完成任务了。他倒是上过战场,可就是在他爹的中军帐里晃了晃而已,哪里真的参过战啊……

贾琏就更加不成样子了,他老爹好歹还跟着祖父上过战场呢,也在三藩作乱的时候被迫上过城楼,不管怎么说也是见过贼兵的人。可是他呢?

三藩作乱的时候他才十三岁,连上城楼都没他的份儿。现在一下子让他上战场,连点儿过度的余地都没有,他都快要吓得晕过去了好不好……

长到这么大,他连兵器都没拿过一下,连马步都不知道要怎么站,没开过弓,没射过箭,充其量就玩过投壶而已,完全就是个架笼提鸟,混吃等死的没用的膏粱子弟。别说斩首杀人了,他连杀人的场面都不敢看,连死人都没怎么见过,光是想着腿都软了,还怎么去北伐啊?

两个不同年纪的纨绔子弟磨磨蹭蹭地将祖传的两套铠甲兵器从角落里翻了出来。只见那放在仓库深处的两件鱼鳞宝甲早已经落满了灰尘,上面还挂着不少粘着飞蛾的蜘蛛网,铁盔上的帽璎已经被腐坏得七零八落,皮靴更是烂出了好几个洞。看着哪还像是传代的宝甲啊,倒像是刚从土里刨出来的破烂。

配套的两把宝剑,鳄鱼皮的剑鞘早就没有了当日的光亮,里面的剑刃还不知怎的布满了锈迹,稍一触碰就沾上一手的铁锈,长槊的木杆也被不知哪里来的老鼠啃得到处都是咬痕,哪怕是贾琏这样的废柴都能轻易将其折断。这兵器还不如破烂的盔甲呢,别说拿着使用了,光是看着就知道已经不行了。

看着搬动宝甲的男仆累得不行,走了没两步就呼哧气喘,贾琏偷偷问了一句贾赦,“老爷,这盔甲得有多重?”

“大概多半石吧……”贾赦也不怎么确定,他又没穿过,怎么会记得份量?反正这铠甲只会比他说出来的更重,绝不会更轻的。

多半石?!

贾琏听到这份量吓得腿都软了,不要说骑在马上挥舞兵器了,光是穿上这铠甲他估计就动都动不了,这种样子还打什么仗啊?不用敌人杀了他,一副铠甲就能把他压得没气了……

要是可以,贾大老爷也不想穿这么重的铠甲啊!可是不穿铠甲的话,面对擅长骑射的北蛮人岂不是刚一出现在战场,就要被敌人变成筛子了。这鱼鳞甲别的虽不知道效果如何,防范弓箭还是很管用的,至少穿着它能保住性命不是,这时候就别想着舒服了,命最重要啊……

连着铠甲、长槊、宝剑加在一起,全副武装怕是得有一石的份量,这还是贾家父子坚决不算上弓箭的结果呢,否则算上弓箭估计得更沉。虽说兵器什么的可以挂在马背上,让马来帮忙分担重量,可是铠甲总得自己穿着吧,这个马儿就代劳不了了。光是一个结实的铁盔就有十多斤重,这等份量差点没把贾琏给压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