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沧海横流_分节阅读_94(2/2)

北蛮族的人们都提议异族首领们约束一下手下的兵马,不要让他们继续在大营附近操练了,容易引起误会。可是这些异族的首领们就像没听懂他们说的话一样,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完全无视了北蛮族的意见。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说他们所想不是误会而是事实喽!

这样的情况实在太过异常了,即使右贤王再怎么沉得住气,再怎么忽略下去也能感觉出平静下面掩藏着的浓重的血腥味。异族的表现越发杀气腾腾,容不得他不去多想,他明白真的不是他多虑了,而是异族已经对北蛮族有了嫌隙!

这种话说得他自己都觉得可笑,有嫌隙?是有生死大仇吧。

当初北蛮族和异族两边能够暂时结合成联军,完全是因为突然出现的靖军太过强大,他们谁都打不过。强大的敌人逼得他们不得不联合在一起,否则大家都要被杀死。可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靖军已经撤退,压力暂时没有了,外敌既然已经消失,又有什么能阻挡异族人记起北蛮族与他们之间的仇恨呢?

右贤王想得很明白,也确实猜中了江源的心思。

江源这次的计策总结起来并不难理解,就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九计——隔岸观火!

隔岸观火指的就是坐山观虎斗。具体来说就是在敌人内部分裂,矛盾已经激化的时候切不可操之过急,不能在这个时候选择进攻敌人,否则会让敌人暂时放下内部矛盾,联合起来对付你。

这个时候必须要冷静下来,暂时离开,静观其变,跳出圈外。这样失去了外部的矛盾,内部矛盾就成为了矛盾主体,敌人就会陷入互相残杀,内部混乱之中,力量就会被削弱,方便以后一网打尽。

这一招江源是向上一世三国时期的曹操学的,这一招曹军用得相当纯属。当初曹操就是用隔岸观火这一招将袁绍之子,袁氏兄弟玩弄于鼓掌之中。先是在袁绍死后暂时放弃威逼,让他们兄弟之间发生矛盾,相互厮杀,后来又借着这一招让公孙康以为曹操无意夺取他的地盘,宰了投靠他的袁尚和袁熙。

所谓一急不如一缓,与其自己在这边拼命攻击,为此损伤惨重,倒不如让其发生内部矛盾,自己消磨自己的实力。所谓祸起萧墙,就是这个道理。

异族人不想被殃及池鱼,他们决定在春季来临之前就将北蛮族和右贤王从草场驱逐出去,但是转瞬他们就觉得这个主意不行。

驱逐?想的倒是好,可是你一驱逐,北蛮族人就会听从吗?北蛮族的人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离开异族就要被饿死,他们是绝对不会放弃异族的这些粮食和牲畜的。当初的北蛮族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呢,就可以为了粮食和异族大战一场,现在被逼到绝路当然也不会例外。

虽然右贤王的手中人马不多,北蛮大军只剩下三万人左右,远远不是异族的六万大军的对手。可是他们万一拼死一击,破釜沉舟,怕是会让异族大军损失惨重,甚至一蹶不振。

所以哪怕异族部族与北蛮族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重,气氛也渐渐变得凝重,可是异族的首领们还是按下了心急如焚的部下和族人,打算先稳住北蛮族再说。玩命的北蛮族也不是那么好抵挡的,不到迫不得已还是别轻易动手的好……

“不是我们不想放过北蛮族的人,实在是不得不战啊……”异族的首领们又一次凑在一起开会,狄族的首领首先开口说道,语气之中很是无奈,可是只要去看他的眼睛,就能发现他的目光之中透露出了一股嚣张和阴厉。

说的好像他们狄族不想开战一样,实际上,异族难道不想报仇吗?异族之人难道不想从北蛮族人那里掠夺到他们积攒的珍宝吗?他们当然想,想得都要疯狂了,每次想起来都抓心挠肝的,只不过口中说出来的话语还顾全着几分颜面,不想透露出自己的贪婪而已。

“我们联络薛进吧。”胡族的首领捋了捋下巴上的胡子,端起了手中的金杯,将里面的马奶酒一饮而尽,似乎在用酒水来壮胆一般,“我想薛进的那些叛军总要比月氏人信得过,而且以他的出身是绝对不会引来靖军的。”

想要开战,并不容易,要将所有的事情想好才行。战争之前就要想好减少伤亡的办法,而异族的办法就是找个盟友共同分担伤亡的数字。上一次选盟友选的实在太失败了,月氏人和他们根本就不是一条心,连目的也不一样,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恶劣一万倍,竟然将靖军都引来了,打算连他们带北蛮族一勺烩了。所以这一次他们选择盟友必须更加小心才行,想来想去他们选中了薛进!

薛进和北蛮族有仇,有血海深仇!

这个仇已经不是单纯停留在他和那个偏听偏信的北蛮大汗身上那么简单了,若不是他薛进发起叛乱,北蛮族又岂会变得缺吃少穿,差点死掉?他不但报复了北蛮大汗,间接将北蛮大汗弄死,甚至差点让整个北蛮族都毁于一旦。

就算他不去找北蛮族的麻烦,北蛮族的人只要缓过劲儿来也不会放过他的。他们之间是生死大仇,仇深似海,薛进自己不会不清楚情况,所以他绝对不会放过一个趁虚而入,趁火打劫,将北蛮族斩草除根的机会的。

同样,薛进叛将后裔的身份就决定了他和他的军队不会和大靖一条心,至少暂时他们不用担心薛进会像月氏人一样被靖人接纳,结盟。最重要的是,薛进手下的兵马人数要少于异族,他们也不用担心薛进翻脸不认人。真要动起手来,还不一定谁输得凄惨呢!

胡族首领自认为自己想的周到,做出的选择没有错,其他的首领们也没有反对的意思。既然要和北蛮族撕破脸,动手交战,当然要永绝后患才行。薛进是结盟的最好人选,他们双方只要能联合起来,仗着远胜过北蛮族的人数优势,就能将北蛮族的军队彻底消灭掉,不用担心将来会遇到报仇。

然后异族剩下了粮食和物资,两边还可以瓜分右贤王留下的的财富,将北蛮族的老弱之人变为各自部族之中的奴隶,将北蛮族所剩下的最后力量消化殆尽,并以此向靖人那边卖好,希望靖人能够放他们一条生路,不要计较曾经的矛盾。这是个一石三鸟的计划,为什么不做呢?

薛进此时藏在哪里?

北蛮族人不知道,月氏人也没能找着,靖人就更不晓得了,可是异族的人却找到了他藏身的位置。

北蛮族人不知道很正常,薛进藏起来就是在躲着他们的报复,被他们发现了还了得?

靖人也不知道,是因为薛进同样在躲着靖军。原本薛进他们是打算主动联络靖军获得靖军的帮助的,可是他和他的部下们却还在犹豫之中,不知道该不该联络靖人。

他既想以青鲤湖畔的火牛阵袭击北蛮族作为投靠靖人的投名状,又怕靖朝那边看不上他背着的双重背叛的身份。叛徒总是让人难以信任的,北蛮人怀疑他们,靖人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尤其在知道江源于青鲤湖畔一场大战剿灭了北蛮国十三万大军的战绩之后,薛进觉得自己的担心一点也不多余。

有什么比自己想要投靠对方,却被答话,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完全不差你这点儿人更让人心凉的?虽然这一问一答只不过是薛进想象出来的,可他觉得如果真的去问了,得出的绝对就是这个答案。

他曾经出使过大靖,也一直认为自己高估了大靖,十分了解大靖,结果事到如今,却是他彻底地低估了大靖朝,他的血脉故乡……他觉得大靖朝有朝一日会成为北蛮国的威胁,可以同北蛮国一样强大,谁知道不用有朝一日,也不是一样强大,大靖发展的速度完全超过了他的想象。

有没有他靖人都一样能将北蛮族打得魂飞魄散,再也爬不起来,有没有他靖人也都有本事剿灭北蛮国,甚至不吹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