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6(1/2)

样的感慨。

年节是热热闹闹的过完了,

其实,还有一件事在这个“天朝首次缺少少首”的年节里。也在“悄然热闹”的行进着,

不错,就是各大员推选少首的事情,暗潮汹涌的程度绝不亚于这年节里喧闹的节日气氛!

冬灰考上了进修班,这两天又适逢大周末,她都呆在宫里。当然,也是宫里有东西让她呆得住。

婉湖再往北宫门走200米处就是原来大名鼎鼎的国子监,

元代的遗迹,已经难于查考。给这段时间作证的,有两棵老树:一棵槐树。一棵柏树。一在彝伦堂前,一在大成殿阶下。据说,这都是元朝的第一任“国立大学校长”国子监祭酒许衡手植的。

柏树至今仍颇顽健,老干横枝,婆娑弄碧,看样子还能再活个几百年。那棵槐树,约有北方常用二号洗衣绿盆粗细,稀稀疏疏地披着几根细瘦的枝条,干枯僵直,全无一点生气,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很难断定它是否还活着。传说它老早就已经死过一次,死了几十年,有一年不知道怎么又活了。这是乾隆年间的事,这年正赶上是慈宁太后的六十“万寿”。嗬,这是大喜事!于是皇上、大臣赋诗作记,还给老槐树画了像,全都刻在石头上,着实热闹了一通。这些石碑。至今犹在。

孟冬灰听宫人们讲起这些颇有意思,听了几天故事,又活生生的“物证”在眼前,也逛够了些时,配合这兴致,她又去国家图书馆借阅了一些关于“国子监”的书,读的也有滋有味。

“看看,这以前就是辟雍,”

书桌后,元首坐着伏案审署文件,

她靠坐在扶手上,翻着她从图书馆借出来的“国子监大鉴”,看会儿,还得指指点点跟他交流一下,

元首戴着眼镜儿,抵着那英挺的鼻梁较低处,

有时候看一眼,说一两句指导一下,不耽误看文件。

“这哪里是辟雍,再找找看。”元首又是只看她指的处处儿一眼。回到文件上,说,

“不是么,”冬灰窝起身子把大书凑近恨不得那鼻子在闻书了,“哪儿呢……”

辟雍是国子监最中心、最突出的一个建筑。这就是乾隆创建的了。辟雍者。天子之学也。天子之学,到底该是个什么样子,一直众说纷纭,谁也闹不清楚。照现在看起来,应该是在平地上开出一个正圆的池子。当中留出一块四方的陆地,上面盖起一座十分宏大的四方的大殿,重檐,有两层廊柱,盖黄色琉璃瓦,安一个巨大的镏金顶子,梁柱檐饰,皆朱漆描金,透刻敷,看起来像一顶大花轿子似的……

冬灰一直像个近视眼在整面大图上找。元首几次抬手把她的书往下压了压,意思是离远点,别把眼睛看坏了,可过不了一会儿,她又凑上去“嗅”了,才好玩儿。……所以说,这幅画面看着是温馨的,有冬灰陪伴着,元首也平和许多……

章程礼轻轻走进来,

“元首。齐安进来想见见您,说有十分重要的事儿跟您说说。”

“嗯。”元首应了一声,并没有抬头,还在看冬灰指,

“这儿?”

元首不做声,

死冬灰才鬼,她一直瞄着他,手指头慢慢挪……她这就是典型的“投机取巧”,不正经做学问找,“歪门左道”看他的神色找……

元首忽然抬起眼看她,冬灰吓一跳!她知道他要训她了,一把把书合了,“算了,我网上查查得了。”还装不在乎一扬手,

元首看着她,“原来你也就这点耐心,好景儿长得了么。”

冬灰撅嘴巴站起身,“我好景儿长着呢,又志不在此。”

元首低下头去继续看文件。有时候冬灰是“激将”不得的,他越是这么淡,她越是不服气了,

“你等着,我定自个儿找着。”说着,向后廊走去了。

是没见,

元首再抬起头时,取下眼镜儿,唇边是有笑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