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起名字好难(1/2)

文昌两年腊月初十,宁才人端庄淑睿,柔顺表质,地惟轩冕之华,德备言容之美,诚示君侧,示慰君心有功,着晋为懿婕妤。

年关将近,各宫本就要准备年礼,现在又多了一份宁敏幽的贺礼,要说最高兴的,只有太后了。

一早听见这个消息,太后就笑的合不拢嘴,亲自去了小库房挑选一番,命福嬷嬷送去听箫馆。

福嬷嬷是掐着点儿去的,宁敏幽刚从未央宫请安回来,就听见门口通报。

福嬷嬷笑盈盈地带着人进来,“恭喜小主,贺喜小主。太后听见小主晋升的旨意,高兴得跟什么似的,立马就开了私库亲自给小主挑选贺礼,命奴婢送来。”

边说福嬷嬷边转身示意内侍上前,“太后知道小主喜爱清雅的颜色,特地选了好些料子供小主制衣裳。其中最特别的当是这匹蜀锦。”

几个内侍捧着布料上前,展示给宁敏幽看,其中一匹葱绿布料格外打眼。

“蜀锦虽名贵,但小主身份高贵,想必也见过不少了,不过这匹布料更为特别,织线中混着银丝,那银丝啊,比头发丝都细,制成衣裳后,走动间会隐隐泛着流光,格外漂亮。”

“这是十支点翠簪子,每一支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样。”福嬷嬷指着托盘上色彩艳丽的点翠簪子如是说。

“其他的也就是一些钗环首饰、手镯手钏,供小主戴个新鲜。”

满目琳琅的奇珍异宝在福嬷嬷口中也不过是戴个新鲜的玩意儿,难怪有些人挤破脑袋也要入宫为妃。

“有劳嬷嬷辛苦跑一趟了。”宁敏幽边说边给敬嬷嬷使眼色,“烦请嬷嬷替我先行谢过太后,待我梳洗过后,再亲自去长寿殿谢恩。”

敬嬷嬷拿着早就准备好的金叶子,悄悄递给了福嬷嬷。福嬷嬷也不推辞,小声嘱咐道:“太后说了,小主不必过去谢恩,皇上忌惮,还是疏远些好。太后知道小主纯孝,只要小主自身安好,能得皇上一点欢心,能保靖国府荣宠不衰,就是对太后最好的谢礼了。”

“多谢嬷嬷提点,敏幽谨记在心。”宁敏幽微微点头,神色恭敬。

“小主向来聪慧,奴婢还赶着回去复命,就不多留了。”福嬷嬷行了个礼,恭敬退了出去。

宁敏幽含笑令敬嬷嬷去送她出去。

赏赐的珍品都摆在桌上熠熠生辉,一旁的伶儿问道:“小主预备如何处置这些?”

宁敏幽视线匆匆扫视一番,挑了几支做工简洁大方的簪子,又拿了两个手镯,“那几匹布料拿去制冬衣罢,这几个留下,其余都好好收进库房。”

“小主不留几支点翠簪子吗?奴婢素闻点翠色泽鲜亮,十分难得,今日倒是头一回这么近的瞧见呢。”

点翠都是取翠鸟脖颈周围的羽毛制成,产量稀少,向来只有得宠的嫔妃才会有,不仅名贵更是彰显地位高贵的象征。伶儿不解为何要收起来。

“太过招摇,收起来罢。”宁敏幽拾起一只点翠簪子仔细瞧了瞧,却丝毫不为所动,“若再有其他宫送来的贺礼,一并记录在册,都收进库房。”

聪明的伶儿不再多话,俯身应是,垂首和其他内侍一起将东西都送去库房。

年节除了内务府送来的节礼,其余宫花装饰都是各宫小主带着丫鬟们自己做的,一来添些节日气氛,二来也是希望各宫能节省开支。

冬日雨雪冻人,但围着炉子一起剪窗花、制绢花,说说笑笑也暖和得很。

日子便这样一天天的过去,眨眼间就到了除夕,皇上白日里设宴招待朝臣和世家贵族,晚间就在大殿设宴,同后宫嫔妃一起过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