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2/2)

孟渊从小就是个细心的性子,再发现弟弟喜欢观察物体之后,就向孟爸爸软磨硬泡地要了两枚鸟蛋来。

新来的两枚鸟蛋只有小拇指两个指节的大小,放在五六颗鸡蛋里一对比,小巧又可爱,倒是显眼。

而有了鸟蛋,小孟涟就放弃了那台把他吹生病的风扇,端着小板凳,安静地守在孵化箱前。

注意力过于集中的他,一天能连续守上两三个小时,目不转睛地盯着短时间内没有任何变化的鸟蛋。

大哥孟渊的小鸡进箱早,孵化得也早。三三两两地破了壳,在姥姥和奶奶的指导下,顺利当上了班里最优秀的鸡妈妈。

眼看着小鸡们一天天的长大,小孟涟的鹦鹉却还没有破壳的意思。

直到哥哥孟渊提着他的一筐鸡去学校交作业了,孟涟的鸟蛋才有了些动静。

最先出壳的是一只小葵花鹦鹉,而后面一只是玄凤。当时孟涟还太小,不能准确叫明白两只小鹦鹉的名字,所以姥姥就由着孟涟给它们取名,小孟涟那时说话奶声奶气的,把玄凤唤作阿凤,把小葵花唤作葵葵。

于是两只小雄鸟就有了各自的闺名。

后来两位老太太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决定选择音乐治疗的办法,准备给小孟涟报个艺术类的兴趣班。

试着学了好些门类,小孟涟似乎都不太感兴趣。那时候孟涟的姥姥还是国家戏剧家协会的主席,带着孟涟去国家剧院听了场戏。

当时上演的是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老太太发现观赏戏曲时的孟涟和寻常很有些不同。虽说还是同从前一样安静地注视着某处,似乎是穆桂英头上紫金冠的冠珠和摇动的羽毛。但唯一不同的是,孟涟那时的双眸很亮,颇有些全神贯注的意思。

后来孟父就请了老师来家里,给孟涟打基础。孟涟从小专注力很强,有超越同龄人的耐心和恒心,基础打得很牢实。

再后来就是通过孟涟姥姥的介绍,拜入了宋派,开始修习花旦。

这成为了孟涟自闭康复的一个转机。

可以说孟涟的康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遇上了他的师爷宋秋亭。

虽然如今自闭倾向好了个彻底,但不落下个小毛病,至今都没改过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孟涟喜欢安静地观察在意的事物。比如说从前那一台不断转动的电风扇,又或者是慢慢孵化的鹦鹉蛋,还有就是如今的应行。

不仅仅是停留在浅层的观察上,他还会把观察到的事物牢牢地记在心里。

非要说有什么变化的话,大概是随着心智的成熟,逐渐由从前正大光明地看,变作了如今的暗中观察。

而此时,孟涟刚走进屋里,宋秋亭就招呼着孟涟来同他手谈一局。

孟涟的围棋也是宋秋亭一手教的,所以对上师爷每次都得输个彻底。但念在老人家每次赢了棋,都能高兴上许久,因此孟涟倒是乐得以此来哄老爷子开心。

孟涟看着宋秋亭落子时的指尖,干枯如树皮一般的指节让孟涟无意间想起初入门时的事情。

那时他刚刚拜师,第一项基本功却是师爷宋秋亭手把手教的。

花旦最讲究的就是手指间的韵律,所以孟涟最开始学的就是掐指如兰的本领。对于初入门的孟涟来说,宋秋亭的手指就像是有魔力一般,随意一个比划,都能掐出一朵致的兰花来。

老人家指尖夹着颗棋子,慢悠悠地琢磨着,孟涟坐在对面垂着眼睫,不声不吭地等着,不一会儿,就见他的师爷笑道:“我就去外地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