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风起青萍(2/2)

要说坎坷,还当入深为最。

她本是县令之女,母亲早亡,她为独女,却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怕她受屈,不肯再娶,只是没想到入深五岁时,父亲因县辖的粮库失火而获罪,罪不及死,不过必需赔偿朝廷的损失,但入深之父本就出身寒门,且还是个清官,哪里赔付得出这么多的钱财,忧急之下,一病死了,家产抄没,家眷没为奴籍。

好在入深之父生前,有恩于一个市井之徒,那人后来跑买卖,还赚了些钱财,听闻恩公之女被卖,走了门路把入深买回家,叮嘱家中老婆,这是恩公之女,务必用心抚养,都不能视若亲出了,要当作贵眷,合家长幼都要把入深敬重着。

那人是个知恩图报的义士,无奈家里的老婆却心胸狭隘,义士因为买卖四处张罗,哪里想到他的老婆把入深好一番苛待,入深一味地隐忍,不愿戳穿那老婆的言行,没想到后来,眼看着入深渐近及笄,老婆生怕她抢了女儿的姻缘,趁义士不在家,一卖了当。

这些事情倒不是入深自己告诉的春归,是那牙婆诉说时,颇带着唏嘘:“敝行收容这女子的时候,虽然也打听得她的身世遭遇,只她是罪官家眷,已经被贬奴籍,那婆娘把她转卖并不有违律法,敝行也挑不出毛病来。她是个知恩的孩子,那婆娘这样待她,连奴家都忿忿不平,给她出主意,说等到收容她的义士回了汾州,戳穿那婆娘的言行不一,这孩子竟说一句‘若无家主当年恩庇,奴身现下又在何处’,竟怎么也不肯听从。”

兰庭当时的评语是——牙婆一类人物,看惯了悲欢离合,实在都是心硬如铁,居然能为入深打动,看来这兴许真是值得怜惜之人。

春归的看法也无不同,于是对入深也颇为关切,知她这些年虽说受尽了刁难和折磨,居然还能把四书五经烂熟于胸,只不过,因无老师指教,并不能谙识文意。

细细地问,春归才知道,那义士虽知恩义,却又的确是个莽夫,收容了入深,也想给予她贵女的待遇,却不得其法,再加上又要奔波维持家业,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的认识里,入深是县令之女,和布衣百姓是不一样的,觉得至少应该让入深知书达礼,他又不知其法,只好囫囵买些书,着人捎递给入深,书文往往和丝绸饰混一块儿寄送回家,那老婆只重视财帛,并不在意书本,所以入深才能保留下义士捎递给她的唯一“财产”,靠着父亲当年的启蒙,把这些知识死记硬背在脑子里。

春归问她:“你就真的一点不抱怨那妇人?”

“奴婢甚至都不知家父对旧主有何恩惠,旧主只说是知恩图报,又的确对待奴婢甚好,旧主母虽说……但奴婢能够平安长大,也多得旧主母照庇,若不是旧主,奴婢说不定已入教坊司……”

春归还观察得,青萍对待入深甚好。

总之,入深似乎有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魅力。

宋妈妈对于“风赋六婢”的加入,由衷感觉庆幸:“这都是大爷对大奶奶的一片心意,是有意让大奶奶培植可用的人,依老奴看,这几个婢女各有长处,资质竟都胜过梅妒和菊羞,大奶奶若再请郭妈妈调教点拨,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