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甲带与装甲盒(2/2)

所以约亨要求新式巡洋舰的装甲布置方式必须按照大选帝侯级一等铁甲舰的由侧甲、平甲和穹甲构建起足以保护整个舰体所有重要的部位的超长装甲盒体。不过这个要求让在座的所有设计师都感到十分为难。

“殿下,您所说的设计思路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如此巨大的防护面积,加上足够的装甲厚度,装甲总重一定十分惊人。而又要保证火力和航速,新舰的排水量恐怕难以控制啊。”

“这并不是问题,克虏伯公司的新式表面渗碳硬化装甲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目前克虏伯公司的研制进度较为缓慢,不过巡洋舰显然不需要和铁甲舰一样厚度的装甲,如果按照表面渗碳硬化装甲的效能是普通锻铁装甲的1.5倍来计算(注1),我们可以节约三分之一的装甲重量。新舰设计完成到开工起码要1年时间,让克虏伯公司在一年内必须拿出50毫米以上的表面硬化装甲。”

这样做的确是有一定的风险的,一旦克虏伯的进度跟不上,就有会导致新舰下水后无装甲可用的尴尬境地。不过约亨这么做也是相信克虏伯公司的能力,由于约亨的干涉,克虏伯公司早在1886年就掌握了镍钢装甲,其装甲效能比定镇二舰上所用的钢面装甲效能提升了5%,而英国人今年才刚刚拿出同类产品,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表面渗碳的研究工作也同年展开。既然美国人能在1890年拿出相比于锻铁装甲提升了60%左右的哈维钢装甲,克虏伯没理由不能在比美国人更早拿出此种装甲(注2)。

因此约亨宁愿承担风险,也要让新舰不至于完工后就面临着装甲材质落后的局面。而且如果顺利安装了表面渗碳硬化装甲,新舰的性能足以在5年内领先各国所有“非正规”装甲巡洋舰,而且在以英国为首的诸多国家认为装甲巡洋舰性价比不如防护巡洋舰从而导致在装甲巡洋舰的发展陷入停滞的情况下,这个优势甚至可以保持10年。而且就算是法国人刚开工的“正规”装甲巡洋舰杜布伊·德·洛姆号,由于装甲材质的原因也绝对不会是新舰的对手。

“装甲重量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再来谈谈火力吧。”约亨给装甲的设计定下了基调。

注1:各装甲性能大致对比,以锻铁装甲为基本值1,钢面装甲为1.25,镍钢装甲为1.3,哈维钢为1.6,克虏伯装甲为1.8,kc钢为2.1

注2:哈维钢就是经过表面硬化处理的镍合金钢。克虏伯装甲则是采用不同工艺的表面渗碳硬化的镍合金钢,性能略有提升。克虏伯表面渗碳硬化装甲,即kc钢是1895年研制成功的,其性能比锻铁装甲提升了108%。虽然kc钢也是镍合金钢再进行表面渗碳,但成分配比和工艺又不一样了。

顺带一提:以前看到过有些说法认为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就开始使用kc钢,因此也对勃兰登堡级水线的400毫米装甲有颇多指责,认为是在浪费排水量。其实勃兰登堡级使用的只是克虏伯表面热处理装甲,依然是一种钢面装甲,性能远弱于哈维钢装甲。而之后使用克虏伯公司生产的克虏伯装甲则用在了凯撒·腓特烈三世级上,其装甲厚度是300毫米,而第一级使用kc钢的德国战列舰是维特尔斯巴赫级,装甲厚度只有225毫米。而且算一下就知道了,kc钢性能比哈维钢高41%,225毫米kc钢相当于317毫米哈维钢,由此可见德国人在装甲钢技术上的进步,以及由于技术进步而缩减装甲厚度,而不是德国人计算失误给勃兰登堡级装上了一战没人能打穿的400毫米kc钢。

.全部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