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1/2)

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又不约而同地俯身,认真行了一礼。

异口同声道:“末将愿随主公左右,任您驱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得他们斩钉截铁的承诺,燕清心底那根隐约绷着的神经,也真正放松了下来。

诚心得到回报,筹谋得到信任。

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多谢诸位。”燕清心中徐徐淌过一股感动的暖流,对将身家性命、前程荣辱具都寄托在他身上的这三位铮铮铁汉,他也不矫情地多说客套话了。

而是直接切入正题,尽可能讲得浅显易懂:“有言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哪怕我报病不朝,袁家也不可能偃旗息鼓……”

正如燕清所料,就在今日早朝上,刘辩将燕清所取得的赫赫战果一宣,然后把要将兵权从袁家手里转到燕清那处后,就掀起了一阵前所未有的轩然大波。

太傅袁隗一派发了疯地联合朝臣,弹劾燕清,甚至明言指责皇帝异想天开,荒唐轻率,要给江山社稷带来灭顶之害。

刘辩起初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被一帮咬文嚼字的老头儿指桑骂槐,也恼得很,于是破天荒地要来一次严肃镇压。

是从上次执意立燕清为司空之事成功后,所得到的启发和错觉。

却不想一个能花重金买来的虚职,跟实打实的军权,是完全不具备可比性的。

而且刘辩要面临的,可是这辈子吃的盐比他吃的米还多的老臣,怎么可能被这架势吓唬住?

当场就有人大义凛然、慷慨激昂地发表了一通言论,然后老泪纵横地来了个撞柱死谏。

死当然没死成,可那些年过半百、昏迷不醒、额头血淋淋地被抬出去的大臣的凄惨模样,却是落入了所有人的眼里。

而他们的主张和控诉,听起来也合情合理:燕清虽建功不小,可赏赐也太过了,一司空之位,就已是天下士人梦寐以求的荣耀了,怎还能给予兵权?!况且他出身寒微,年纪轻轻,还有行事冲动,喜逞凶斗狠,爱那兵家利器之嫌,此等年轻气盛、毫不稳重的小辈,怎么当得起看护京师要地的重任,岂非儿戏!

燕清足不出户,他们一时间找不着他麻烦,索性将可能是他这一派的官员全攻击了个遍。

就连吕布那义父,执金吾丁原都未能幸,稀里糊涂地被贬回并州,做回并州刺史,继续干镇守边关的老本行了。

不过对在京中待得憋屈的丁原而言,倒称得上是因祸得福。

而本应站在风口浪尖上的燕清,却是在被吕布他们带兵围得密不透风的司空府上,堪称宁静悠闲地度过了刘辩焦头烂额、苦不堪言的这几日。

唯一的遗憾,就是错过朝上纷呈的演出了。

荀攸见状,私下里向叔叔荀道:“人选没错,但陛下未过于冲动了。”

“燕司空不惜以身犯险,触犯权贵,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亦不忘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此等胸襟气魄,世间难觅,堪为楷模。”荀叹了口气,低声道:“如今恨官只为己,一昧排挤忠良,陛下本末倒置,着人痛心丧气。”

荀攸微微一笑,笑意却没透到眼底,而是盛满担忧:“燕司空所言,并非无道理。那董卓豺狼心性,偏得其主纵容,无人奈何得他。假使放任其肆意流窜,早晚祸害豫地。不若?”

荀沉思许久,道:“事到如今,我等人微言轻,纵使留于京中,亦是无济于事……”

荀攸心领神会:“那便促成此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