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9(1/2)

,随时可以一脚踢开了。

撇开这些不提,董卓那头站着的,是个就在京城里头挑选出的宗室稚子,一等阻力减少,就随时能推上去;而袁绍看上的刘焉远在幽州,路途遥远,别说后者不傻就不会来,哪怕千肯万肯,经这一来一回的耽误,黄花菜都要凉了。

燕清见高顺明白过来,便继续道:“其二,无论盟友多寡,到时候对联盟的战力,不要报有任何期望。”

想到史上那支千奇百怪,良莠不齐,绝大多数只会吃喝玩乐吹牛皮的酸枣盟军,燕清就有些哭笑不得。

但转念一想,史上在董卓那边最强大的战将,显是吕布无疑,而关东联军这边,唯三能打的,不过是孙坚、曹操和刘关张三兄弟。

桃园结义那三人远在幽州种田,姑且掠过不提,其他三个最强之人,不都好好地在他阵中?

燕清心情大好:“且粮草输送方面,务必由我军控制,断不能假借他人之手。”

粮草是远征军的命脉,要是有图谋不轨之人,暗中动那么些手脚,打头阵的前锋就将面临毁灭性的打击。

就如史上在前头一路砍瓜切菜、高唱凯歌的孙坚,却被后方袁术的小人心思而害得粮草被断,不得不夜奔几百里回来表个忠心,才得以幸。

众人不假思索地点头。

“其三,”在所有人的屏息凝神的注视中,燕清不疾不徐,轻描淡写道:“先帝一去,皇甫将军定听命于董卓,因此需得做好对上十五万兵的准备。”

此言一出,文臣还好,只若有所思地蹙眉,武将们则大吃一惊,交头接耳起来。

皇甫嵩的‘倒戈’,不但意味着坐拥十万西凉兵的董卓要多出五万百战之师的助力,也代表着将和一个经验丰富、战术高明、兵法运用无比娴熟的老将对上。

郭嘉道:“主公有几成把握,皇甫将军会如此?”

燕清道:“九成。”

别看皇甫嵩对汉灵帝表现得愚忠而怕担事,才能最终获取了这昏庸却多疑的帝王的信任,在行事准则上,是诡异的鲜明坚定。

皇帝在,就听皇帝的;没有皇诏,哪怕是有益于汉室的,也绝不轻举妄动,自作主张;皇帝不在,就听关西一派的(皇甫嵩是关西出身)。

燕清带的是不折不扣的关东军,刘协又只是个无权无势的小王爷,那哪怕董卓已有了倒行逆施的暴戾迹象,皇甫嵩也还是会毫不犹豫地站在关西军的这边。

只是董卓暂没看清皇甫嵩的这隐藏立场,又跟皇甫嵩有过不浅的恩怨,才深有顾忌,不得不在对上袁家的步步紧逼时束手束脚。

但董卓又不傻,早晚是会明白的。

等他回过味来,袁家一派,来不及逃的那些就得完蛋了。

燕清安静站着,等他们讨论一阵,才继续道:“等明日檄文一发,广告天下后,速速清兵点将,务必在三日内出征。至于集合地点,就暂定在荥阳罢。”

贾诩敏锐地察觉到一点:“不带上亲王殿下?”

燕清避重就轻道:“不宜累殿下受车马劳顿,何况此战人杂,恐会照顾不周,还易惹上对帝位心怀觊觎之嫌,自是留下的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