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9(1/2)

实的。

打理内务,孙策顶多会点皮毛,在初到时大笔撒钱,大张旗鼓地代燕清买人心,惹得人蜂拥而至,结果光是筛选最初的几百人,就头疼得他整宿都难以安眠。

眼见着钱快花得见底,合格的人选却只险险够跟主公吹下的一半,孙策为将搞砸差事这点犯愁,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时,曾与他结为昆仲的周瑜便翩然而至,挥挥手,送上了大批物资,来了回货真价实的雪中送炭。

在这其中,既有周瑜自己攒下来的,也有其从父、现丹阳太守周尚名下的。

相比孙策与故友重逢时的喜出望外,激动得难以自已,周瑜要淡定许多。

他虽还无官无职,但凭逸群才略,使族中知他之能者,都忍不住多看重几分。

尤其是从父周尚,对周瑜的话虽非言听计从,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极信服的。

于暗地里默默看着孙策莽莽撞撞地碰了一段时间壁,落入困境的周瑜而言,是否出手相助,也着实困扰了他好一段时间。

若是孙策是自立门户,欲济大事,又表现出了大器之相,那还好说。

偏偏孙策是随父亲投效到了燕清麾下,性质便大有不同了。

燕清有多受庶族子弟的追崇,便有多招些名门望族的怨恨在荀家的几株芝兰玉树投靠后,虽多少有了改善,可谁都清楚,燕清的志向,同他们所期望实现的,其实并不站一边。

燕清这下看着是势如中天,炙手可热,但谁又知道,这份隐秘的野心勃勃,究竟是春秋之质,还是昙花一现呢?

周瑜犹豫颇久,最后还是顺应自己的判断,做出了帮助孙策、间接示好燕清的选择。

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燕清一路行来,顺风顺水,直至位极人臣,得天助是一方面;有高明远见,决事果断,善断时局,也是一方面;长袖善舞,胸怀韬略,腹隐机谋,得贤达之士倾力辅佐,又是一方面。

只是他到底只代表周氏的部分人,支援的财力再雄厚,也绝无可能养得起一只庞大的水军。

更何况,就算可以,这么做也毫无道理这样养出来的军队,届时到底是听周姓人的话,还是受命于燕清?

周瑜在送上一批这么足够证明自己立场的财资后,便建议孙策,向主公申请后续的钱粮了。

燕清笑盈盈地写好了给孙策的文书,随其他急信一起,由快马送了出去。

钱粮是大大滴有的,但得请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周公瑾,亲自跑上一趟来取了。

谁知这信才刚送出去一日,还未到历阳,一份署了孙策的名字,却一看就是属于周瑜的手笔的密书,就稳稳当当地被呈放在了燕清的案前。

竟全是周瑜亲手整理出来的,江东一带比较好对付的富豪的清单。

虽未明言,但周瑜的意思,谁都能一目了然:分明是建议他借这机会,有针对性地清洗一些不听话的豪强富族,顺道揽一回财了。

燕清兴味十足地看了下来,就毫无心理准备地发现,‘早年丧父、其家极富’的鲁肃,也赫然在列……

第167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