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4(1/2)

命都丢了。

吕布被夸得嘴角一咧,看向皇甫嵩的眼神,不也多了几分善意。

郭嘉与荀攸对视一眼,笑眯眯道:“目前还未亲眼见过那铁车威风,不好下甚么定论。然但凡车者,多得使轮,用轮者多惧坑堑。且羌兵自恃勇力高强,性骄而急躁,横冲直撞惯了,不识妙计……”

正催着在沙场上近乎无往不利的铁车兵,在路上行得紧溜的越吉元帅,做梦也想不到,前头已有俩世间少有的智谋之士,商量着给他挖个大坑了。

只是此时此刻,在燕清的大后方,也不甚安宁。

这日荀正于正厅批阅公文,为忽见司马朗神色凝重,与陈群一前一后地求见于他,不挑了挑眉,微讶:“这是怎么了?”

第183章

荀以为是治下出了什么大的变故,方才引得重要的两位副手联袂而来,是以立即搁了笔杆,屏退下人,凝神倾听。

可等他们道明来意,荀面上的凝重非但没淡去几分,甚至还添了一层浓重的担忧和愕然。

在荀认为,燕清领兵在前头营救圣上,他们的重任自然便是一如既往地稳固后方局势,保证政治安定,提防外地侵袭,再安排粮草输送。

以陈群为首的一干世族子弟,却视这为发起叛变,夺走主动权的大好时机。

倘若燕清千里迢迢地奔波一趟,真从异族手里救回了那无能又好乱来的皇帝刘康,便是又一份救驾的天大功绩加身,加上威震西凉的赫赫军威,这世间是真再无人能与他比肩媲美了。

那他们反客为主的希望,也会变得微乎其微。

即便燕清掩饰得很好,对聪明如陈群一类的人而言,那份暂未挑明的冲突,还是再显而易见不过了。

如今的风平浪静,不过是燕清忙于对外扩张,着实腾不出手来,也还需要他们出力,才容忍了兖州这九成以上都由士族之后把持的局面。

可真看燕清带在身边的重要心腹,除了荀攸以外,可不都是寒门出身?

刊印书籍,修建官学,改编教材,弃推举不用……无一不在削薄大族势力。

加上燕清的出身摆着,纵使也不乏诸如荀蔡邕等名士极看重他,将其视作志同道合的英主,更多的还是怀着跟陈群一样明着顺服、暗里戒备的心态的人。

倒不如趁着大好时机,叛燕迎袁,待燕清前方军心大乱,难救刘康的消息一到,就另立更名正言顺的陈留王为帝。

只要帝王进行了更替,那些个未清算的功劳,自然也就跟着灰飞烟灭了。

当日董卓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废了刘辩,就是为了废除袁绍等人斩杀宦官、救驾的大功绩。

如若进行顺利,燕清注定就得白忙一场。

不过对荀时,陈群先来了个抛砖引玉道燕清现野心膨胀,大有鹰视狼顾之态,宜早作打算,迫其退休归政,也好保全名声的好。

“不可。”

荀蹙着眉,毫不迟疑地驳道:“现谈退休归政,为时过早了!汝等知书识理,非寻常愚夫,怎出得如此鼠目寸光之言?攸关天下万民,岂能以个人是否功成名就以做定夺?主公现为社稷肱骨,民心所向,而天下尚且动乱,诸侯混战不歇,皇权暗弱势微,外敌攘攘环伺。主公一旦离兵闲居,却不仅招祸于一人,重则国家倾危,轻则故态复萌,江山也罢,主公也罢,都将为人所祸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