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1(1/2)

的两岁生辰,因着周岁时还在西陲,战事纷乱,不曾置席,这一年周牧白便想给他贺一贺,又因着年纪极幼小,也不好大肆操办的,只吩咐了各处管事,摆了两桌比寻常用度更丰盛些的晚宴,请了沈家几位亲朋及王府幕僚,一齐聚了聚。

牧白的伤势已愈合得十之七八,展眼六月,她不得不常常入宫应卯了。

沈佑棠、章敏之、许攸辞等几人早将朝内朝外的事儿择要与她分说过。荼族使者上月里第三次进京,求请开通商旅互市,周牧宸已是准了的,交由礼部尚书总(理)。互市贸易之郡县位于瑞国与荼族之间,算是较为偏远,文亲王周牧屿领了个督理的差事,迟迟不愿出京予赴,嫌西陲路远难行,又不敢明说,天天闹着要等太后娘娘五十岁寿诞后才走。

“若是陛下问及殿下是否愿往西陲,督理两国贸易互市,还请殿下推辞为上。”入朝之前,沈佑棠曾特意往王府与睿亲王分理此事。

“为何要推辞?边境贸易,总是利国利民的。”

“去年崇海郡战事之后,陛下与殿下班师回朝,卫瑾鹏将军留下来善理战后事宜,本应在今年开春即回京复命,陛下却将其派往铳州,统兵二十万。”沈佑棠压低了声音道:“陛下派文亲王往西陲,是因他在军中无根基,若派殿下往西陲……”

周牧白挑了挑眉,“你担心陛下存心试探我?”

沈佑棠垂下眼,恭敬道:“总是小心谨慎为是。”

入得承谨殿,周牧宸端坐于九龙椅上,倒未提及此事。

大臣们文武分列,户部侍郎举芴启奏,今年三四月间已少见雨,五六月里天时较往年更热,恐有大旱,民间米价隐已上涨,望今上早日定夺赈救良策。

周牧宸问了几个相关的事由,统交给户部去拟。顷刻又有大臣上疏云州海务繁忙,亟需加派人手,珈楞寺欲修建金身佛像等事。

等到散朝,周牧宸留了周牧白、周牧屿及礼部几个大臣到御书房,侍从们奉上热茶,周牧宸饮了一道,却不开口。

礼部侍郎察言观色,想起朝前尚书大人提到的事儿,拱手言道,再过三个多月,恰逢郑太后五十大寿,陛下仁孝恭谨,宫中又久无大喜庆之事,望请陛下为太后摆宴祝寿。

周牧宸眄他一眼,众官反应过来,纷纷复议。周牧宸却道,先皇驾鹤西去不过一年,皇太后虽是整寿大喜,也不宜过于铺张。

最后议定寿诞中各项仪礼筹备,由礼部奏策需宴席几度,歌舞几度,再是寺庙法会几何,并请沙弥抄颂《无量寿经》一千册,《阿弥陀佛》一千册,宫里各处新添什么景致,采办与匠人,林林总总,都交给了睿亲王统理。

自此周牧白渐渐忙到不可开交,事情多而繁复,常常天才亮就出门,入夜了才得回。甚而前脚才进府里,后脚已有人跟着来请示明日的事宜。

周牧宸特意拨了一处宽敞明亮的偏殿备做太后寿诞言议之处,周牧白回府的时辰一日晚过一日,有时甚至留宿在宫里。

即便回到府里,往往也说不上几句话。

沈纤荨眼看着隙缝如碎冰,横陈在她与她之间,一心想弥补,却找不到机会。

长夏流火,睿王府里丫头下人们早换上了轻薄的衣装。书瑶穿了一身新裁的湖绿色娟丝夏衣,柔软的锻锦妥帖的覆在肌肤上,腰枝柔软,身段玲珑。

思源抱着王妃的七弦琴从屋子里出来,恰遇着书瑶走过,一双眼睛便粘在了她身上,拔都拔不出来。

书瑶被她盯得几分恼火,又含着羞涩,瞪了她一眼,径往房里去了。

思源迷迷瞪瞪的跟了进去,“小瑶。”她痴痴的道:“你真好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