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5(2/2)

江姜卯足了力气吃,还是剩下了不少,她买单时犹犹豫豫的问老板娘:“能打包吗?”

老板娘斜眼看她:“为什么不能?”

“……呃,看您这规矩比较多……”江姜讪笑,不知道为什么,跟这位说话总打怵。

老板娘没搭腔,麻利的拿了打包盒出来帮他们打包。

江姜又硬着头皮问:“我有个朋友喜欢吃新疆菜,我想带她来尝尝,您什么时候再做?”

老板娘眼皮也不抬一下:“看心情。”

“……”

江姜彻底无语,拎着打包好的菜跟盛阳一起走出去。

出门时隐约看见老板娘的银台上放着一张图纸,打眼一看像是服装设计图,但细看一眼又像是吴妆人像……

一扫即过,她也没多想。

晚上回去江姜发微信把吃到了正宗新疆菜的好消息告诉夏凉,意外的,她并没回音。

并且一连几天都没有。

江姜和盛阳隔天就进了剧组,忙起来也把这件事丢到了脑后。

冬天拍戏不是什么轻松的事,尤其是外景。

这部戏民国背景,要去影视城的民国城拍。横城的初春阴冷湿寒,没有暖气不说,还时不时的下雨。

江姜跟在片场,裹着厚重的军大衣还是每天冻得打摆子。

为了避影响盛阳拍戏,江姜勒令盛阳拍戏期间如非必要不许找她单独碰面。

盛阳几次“必要”的碰面都是给将江姜送温暖。

先是在片场偷偷塞给她一大包暖宝宝,又不知从哪弄了一套装上电池就会发热的秋衣秋裤,最后连电热毯小太阳都一股脑送来了。

江姜虽然一边埋怨他不专心演戏净惦记这些,但心里还是止不住暖融融的。

不过最苦的人其实还是盛阳,他本就是大骨架,为了做到形似虽然已经瘦了很多,但如果穿太厚的话,在镜头里还是会显得壮。

于是他只能咬着牙只穿一件薄长衫。

南方的初春,室内比室外的温度还要低几度,但室内戏讲话有哈气就很奇怪,为了避这个问题,每一条开拍前都要给演员嘴里含碎冰。

盛阳被冰的牙根发酸,吃饭的时候连豆腐都嚼不动。

但他从未叫过苦,一声抱怨也没有过。

候场的时候他也在片场认真背台词,跟其他演员对戏。豪华温暖的保姆车就停在片场旁边,但他一天除了吃饭基本不会进去。

剧组的一些老演员一开始知道导演找了他来演程砚秋,嘴上不说,心里还是颇多微词。

就连导演自己,迫于资方压力用了他,心里也总梗着一块石头,甚至连冲奖的心思也淡了。

可是进组短短半个月,随着天气渐暖,剧组的人对盛阳的看法也大为改观。

老戏骨们渐渐被他的努力好学打动,都愿意与他对戏,私下里也对他诸多指导。他态度恭敬谦逊,学的又快,得到了不少发自内心的认可。

导演冲奖的斗志也重新被点燃,跟江姜开剧本会的时候忍不住频频表扬盛阳。一方面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初换角的事情总觉得对不起江姜,希望能安她的心。

江姜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暗戳戳觉得美滋滋的,莫名有种开家长会听到老师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