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五四 谋反(2/2)

但太子念陈芝云本事非凡,故而犹疑不定。

未想今时今日,竟然有了这般事情?

这让文先生心中有了些无法把控的感觉,不知是惊喜还是慌乱。

喜的是太子殿下与陈芝云之间,终究出了这般大事。慌的是此事并非他本人谋划,已脱出掌控之外。

“陈芝云麾下一员小都统,劝说陈芝云谋反。”

太子沉声说道:“尽管陈芝云没有应下,但却也任由此子将这大逆不道之言,娓娓道来,而他也静静听下,可见心中必有几分念头。更重要的是,这一员小都统,如此大逆不道,可他陈芝云竟然还留下了此人性命,这其中,便过于耐人寻味了。”

梁太子言语之中,震怒难言,咬牙切齿,也不免许多惊怒。

白衣军之名,太过响亮。

无论是对于蜀国,还是对于梁国。

对于蜀国,白衣军是一柄利器……但利器若是倒转方向,直刺京城要害之地,兴许这梁国便真可能会改朝换代,哪怕陈芝云未必能够以数千人而称帝,但至少如今的天子人家,多半要换过一家了。

这些话说来,太子心中,亦是万分震怒。

而在文先生耳中,却在另外一方面,心中一动。

“小都统?”

文先生心中隐约有些猜疑,不禁问道:“那小都统是谁?”

梁太子微微皱眉,对于这小人物,他不算上心,只是震怒于对方胆敢献言造反,此刻细想,一时未有想起,过得片刻,才道:“似乎名为白晓?”

文先生目光一凝,心中暗惊:“白晓?”

他不禁想起了当日的小都统白晓。

一个擅自领兵出营的罪名,一般只须八十杖,多则一百杖,而白衣军当中的一百八十杖,已是令人心畏。

而那时,被陈芝云生生提到三百刑杖?

这是杖杀白晓,从而灭口?

若真是白晓如此大逆不道,却也说得通了……毕竟这种造反言论,哪怕是陈芝云,也不敢公之于众,即便他把白晓斩示众,上报太子,但难免也会引得太子猜疑,最好便是将此事抹去。

但陈芝云抹去此事,却不愿抹去罪责,所以才是杖杀?

可白晓为何死不开口?

此外,太子何以言及陈芝云保下白晓性命?

当日不是已经杖杀而亡了么?

文先生脸色变幻不定,有些渐渐沉重。

梁太子察觉端倪,不禁问道:“先生莫不是知道些什么?”

文先生回过神来,自知失态,才道:“当日老夫曾去陈芝云军中,核实饷银粮草之事,那时便见过小都统白晓,而陈芝云当日,在我面前,杖责此人三百杖,已是生生打死了才对。”

当时他借用梁太子的名头前去,实则太子不知,文先生此行是狐假虎威,本该烂在心底,但既然太子问起,便不好隐瞒,否则一旦查清,也是极大隐患。

与其日后成了麻烦,不如此刻自己谈及此事,虽然未有真正点明,但却稍有提及,也算替今后留了些许余地。

他每当与梁太子这般言谈,就是如此仔细揣摩,早已习惯。

梁太子也未听出什么异常,只是摇头道:“杖责之事不假,但此人未死。”

文先生讶然道:“未死?”

当日他楚明白,那个名为白晓的年轻人,几乎是被打得血肉不堪,死得透了,居然还能不死?

“三百杖而不死,必有隐情。”

梁太子先生,道:“只怕是在先生面前演戏,您毕竟不是习武之人,端倪……兴许只是场面不小,实则杖责之时,已是留了手,否则怎么可能杖责三百而不死?”

文先生顿时沉吟。

他自己不是习武之人,但叶独是习武之人。

叶独端倪,那么就不应该是动了手脚。

文先生心中有些疑惑,但他并未讲明,既然梁太子误会了,那便顺着此事,继续误会下去。

“白晓未死?”

文先生沉吟道:“那么此事……就耐人寻味了。”</br></br>公告:笔趣阁安卓,苹果专用版,告别一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