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1/2)

到时候他们俩一起学习,还不知道能不能合得来。

这是最近的烦心事之一。

烦心事之二就是,教了裴清殊好几年的卢维,今天也领了束离宫了。在裴清殊心里,卢维亦师亦友,他一直都把卢维当成一个大哥哥看待。

卢维这么一走,裴清殊心里忽然觉得空落落的,很是不适应。

结果等新年过去,皇子们复课之后,裴清殊有点意外地发现,不仅是邵康乐和卢维走了,包括朱先生在内,教授他的几位师父们竟然全都换了人。

原来,皇后犯下的错误虽说没有祸及家人,可皇帝不知怎么,突然想起教授小皇子们的先生是皇后的亲戚。为了给小皇子们更好的教育,皇帝就给他们换了老师,而且还不止一位。

这几位新老师,可以说都是大有来头,哪一个说出来都比朱先生资历深,学识好。

教四书五经的那位先生姓陆,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据说是刚刚致仕的国子监司业,研究了一辈子的国学。

除了学习儒家经典之外,从今年开始,皇子们还新增了学习算学和律学的任务。

以前裴清殊他们也学过一点律法和基础的算学,不过都是朱先生一个人带着教的。现在不同了,皇帝给他们找来了专门的老师。

和陆先生相比,这两人都比较年轻。教算术的那个姓贾,据说是个算学天才。在他那一届的考生之中,他的算学是全国第一名。所以才三十出头,他就已经当上了正六品户部主事,现在又多了一项教授皇子们的兼职。

教律学的先生姓秦,也是三十多岁,现在在大理寺任职。不过除此之外,他还有一层身份,就是十一皇子的舅舅。

见到秦先生之后裴清殊才知道,原来十一皇子的生母穆贵嫔,是大理寺卿秦大人的女儿。她哥哥考中进士之后,也进了大理寺。他们一家子都是一个性格,也难怪十一皇子从小便是这么个古板刚正的性子了。

不过由秦先生,裴清殊想到了很多大齐选官制度上的问题。

据裴清殊所知,大齐选拔人才,采取的虽然是科举制度,可在实际任官的时候,都很大程度上考虑了官员的家族和出身背景。

举例来说,就是像秦先生这样,父亲、祖父都在大理寺任职的,他就会想办法,托关系进大理寺当差,将来好接他父亲的班。说得大胆一点,和皇帝培养太子差不多是一个性质的。

在遇到秦先生之前,裴清殊就知道钦天监的官员都是百分之百世袭罔替的。太医院虽说不是钟家独大,但也差不了多少。

如果说钦天监和太医院这两个地方,专业性比较强的话,裴清殊还能理解,各个家族要从小教授孩子相应的技能,以便将来的任职。

可是像大理寺这种司法机构,并不需要从小学什么特殊的技艺。只要通过学习和培训,很多人才都能做好。所以裴清殊觉得,不应该这样一直让一家独大,否则很容易出现权力滥用、滥竽充数、降低办事效率等等问题。

不过,看其他人那种无所谓的态度,裴清殊觉得,这种现象存在的时间已经太久了,恐怕一时之间很难改变,因为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

长华殿内大换血,换了三位老师之后,皇子们上课的形式和制度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首先就是,新年之后,裴清殊多了三位新同学。

因为最大的三个皇子已经出宫建府,六皇子去世之后,长华殿东配殿那边就只剩四皇子和五皇子两个人了。于是两个班级干脆合并,大家一起上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