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1/2)

组穷,但蔡斯年看这剧组也穷不到哪里去,在都星上首都的边缘,估计也不是一般投资能负担得起的。

他之前查了,这个年代拍戏倒没有怎么变,只是剧本或是更湛了,或是更奇葩了。而服装道具等等,由于技术的发展,模板的增多,也无一不绝伦。视觉技术更不用说,4d,5d,简直要一直出到36d。增强得超强的增强现实,虚拟得超虚的虚拟现实,无比先进的全息技术……即便是三流小剧组,也能搞出过去超级大片的效果,而顶级剧组的艺术效果更是堪称洗礼。

只是随着艺术风格的变化和增多,出现了许多”落后地球人“蔡斯年无法理解的艺术品味。

艺术的宗旨之一:探索极限,扩大边缘。

副作用:某部分艺术一步一步地脱离了人民群众,越脱越少……不对,越离越远。

然而片场的变化却不小。现在的摄像机可以上天入地,不高兴了拍细菌,高兴了拍银河系。大楼也能上天入地,几块钢筋模板在天上飘着,加一层透明虚拟玻璃罩,用悬浮系统一固定,就是摩天大楼。

毕竟地皮是金贵的,材料是有限的,楼房是可拆卸,可移动,可重复利用的。他们剧组就是搭了个这样的临时楼,需要用什么场景就租来放在某一层上,用完立马搬走。

蔡斯年坐在车里,仰望着他们摇摇欲坠的“剧组大楼”,觉得也是够蹊跷。有钱租首都的地,但整个组还是显得很寒酸。

还是说这是本组的艺术风格?导演的个人追求?

资金不足,就算租不起一个真正的影视基地,为什么不去租小规模的影视场景呢?把各种场景搬来运去也不是一笔小钱。

再退一步,还是租用道具和场景,为什么不拿租地的钱去某个偏远的星球拍呢?条件肯定能宽裕许多。演戏到外地跟组好几个月非常正常,这个组的演员基本没有高于十八线的,肯定不会有意见,决策的人脑子里究竟想着些什么?

蔡斯年问了河希礼这些问题,河希礼听完忽然转头就跑,把他一个人目瞪口呆地扔在车上,也不知道干什么去了,好一阵子才回来,从头到脚一副清心寡欲,‘我什么都没想,你什么都不要问’的气场,绝口不回答问题,木头桩子一样*地说:“蔡先生,咱们去见导演,定妆。”

“你想什么呢,不能让我知道?”蔡斯年匪夷所思地问。

河希礼差点又跑了,发神经了似的开始念念有词,似乎是这样就能掩盖心声。

蔡斯年更加好奇,心想这得是多大一个秘密,如此严防死守。忍不住凑过去听,发现河希礼在背三字经。

蔡斯年:服了。

于是,河希礼小心谨慎、严肃周全地把蔡斯年送入剧组大楼,他们之前之后各开来一辆车,全是保镖,十几个宽肩长腿的黑衣人像乌鸦群一样散开,没一会就藏在了看不见的地方,过去很大程度上靠身手吃饭的蔡斯年知道他们在哪,却也颇为赞叹,觉得自己这是真傍上大款了。

自己多么重要,走到哪都有十几个人荷枪实弹地保护。

vip待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