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4(1/2)

也就是贾政王夫人的角度踩贾家大房踩贾赦邢夫人的。当时我还在点娘那边,是点娘的铁杆读者,点娘女生频道第一部红楼梦同人就是冬雪晚晴写的。

当时我看到她写的红楼梦同人的时候只是隐隐觉得有点不对劲,直到自己开始写的时候,才发现那个时候大家写红楼梦同人的时候对古代相关知识,尤其是孝道基本不了解,对十恶不赦有那些罪名,量刑为何也没有概念。

可以说,就是从我的《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开始,网络上的红楼梦同人小说才开始深入而不是停留于对红楼梦表象的理解。

我在这里这么说,并不是自吹自擂,我要说的是,如果不是当初那些作者的红楼梦同人,那么我在动笔之后会犯同样的错误。我是站在她们的肩膀上才写下了《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

遗憾的是,当时我的年龄不够,阅历也不够,心性根本无法坚持到我把这部同人写出我自己满意的程度。事实上,当时我写完二十五万字的时候,整个人的神状态已经完全崩溃,因此后来上架以后的内容,其实是请了枪手的。

所以,看到网络上的红楼梦同人小说,我的注意力从来不在那些角色上,而在于这个作者对红楼梦背后的那些社会背景、人文风俗、那些法律舆论道德伦理的理解。

在我的眼里,这些东西比单单一个人物重要多了,而这些东西才是红楼梦的髓所在。

会造成对人物理解产生完全不同的原因,还因为“甄士隐”、“贾雨村”。

实际上,这六个字也是文学创作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技巧,也就是:故事人物在不同的场合说着跟自己的身份完全不同的话、做着跟自己身份完全不符合的事情。

而把这个技巧使用到登峰造极至今没有一部作品超越的,也只有红楼梦。

这个技巧跟社会背景、人文风俗、律法舆论等因素结合,才是文学,才是传世名著。

就以世界十大名著为例,《乱世佳人》(即《飘》)里面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内容写的是战争。主人公斯卡利特奥哈拉(又译斯嘉丽奥哈拉)是个完全不符合当时的淑女标准,抢自己的妹夫,喜欢勾搭男孩子看男孩子们为她神魂颠倒,自私自利。如果《乱世佳人》里面没有对战争的大量描写,如果没有通过主人公斯卡利特对黑人问题上一再坚持妈妈和黑大叔是她的家人却对地里工作的下等黑人的鄙视和轻慢,还有大量的对北方联邦政府对黑人的空头支票的描写,已经选举之后北方人顺利得到州长的位置而黑人们失去利用价值的悲惨命运的描写,读者们又怎么会反思《乱世佳人》的那个时代黑人的悲惨命运以及政治的残酷和无耻?

可以说,如果只看人物而没有战争和政治这个背景的话,《乱世佳人》不过是一部自私自利的小人在为自己开脱的小说而已。

同样还有《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用了一百多万词描绘了当时的俄国的社会画卷。如果没有这一百多万词的社会画卷描写,《安娜卡列尼娜》也不过是一部有关贵妇人出轨的三流艳|情八|卦小说而已。

“甄士隐”、“贾雨村”,让故事人物在特定的场合说着不符合自己身份的话、做着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事,这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技巧,这种技巧很容易吸引住读者的眼光,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但是,只有社会背景、人文环境、律法舆论这些东西,才是决定一部作品的艺术成就的唯一标准,而这里面的思想冲突是重中之重。

就以《乱世佳人》为例,如果没有北方人对黑人充满谎言的无耻欺骗,我们如何知道当年林肯不过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如果不是文中对斯卡利特的离经叛道的描写,我们又怎么体悟当时的性别歧视是多么的残酷?如果不是对选举和税金的变化,我们又如何知道当年在争夺州权上经过了多少刀光血影?

在世界文学史上,大仲马在人物塑造,尤其是人物的性格、语言描写上几乎是炫技级的,可以说,玛格丽特在《乱世佳人》上长篇累牍地描写斯卡利特的心理活动用了几十页纸描写斯卡利特的困惑还不如大仲马一章塑造的人物来得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大仲马没有一部小说入选世界十大名著,而玛格丽特就一部《乱世佳人》就在世界十大名著中牢牢地占据了一席之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