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6(1/2)

罗姓工匠道:“这么说来,这蝗灾的事儿是八|九不离十了?”

边上龚型匠人沉默良久,这才道:“你们还别说,打我们元月十一开工到现在,就见过几回雨雪?总共才两回,一次就下了不到三刻钟的雪珠子,另外一次呢?一场中雨,还不到半个时辰就玩了!这不是旱是什么?去年蝗灾,今年一开年就见旱情,若是老天爷不垂怜,再来一次蝗灾,那真是逼着我们……唉!”

这龚姓匠人这么说,也不是没有缘故。

去年,为了活下去,他就把自己的大女儿,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儿,换了五斗小米,这才拖家带口地撑到了京师。

如果今年还是闹灾,这行宫的工程结束后,他都不知道要去哪里找活计了!

潘又安这才道:“听我干娘说,就是因为京畿各处的桥梁、道路都是杠杠的,国库里面的银子呢,又被借空了,万岁没了法儿,这才让诸位娘娘家里修省亲别墅和行宫,就是为了我们这些流民能够找到活计、混一口饭吃!万岁都不顾名声了,这淑妃娘娘这才想出了这样的法儿,其实呢,就是想让京里的那些大商家们得到这个消息,看到这严家跟着她混得了子孙前程,这样,各地的大商家们才会跟着她走,将来朝廷有什么事儿,或者是哪里哪里又闹灾害了,她才能够及时指挥那些商家们,把米面粮食什么的及时运到灾区去。也能够及时安抚百姓,让百姓们不致于流离失所……”

那龚姓匠人一听,道:“我说,小潘子,你该不会是读过书的吧?”

潘又安道:“嘿,读过书又如何?逃荒了,跟大家一样,讨口饭吃!”

“你这样的秀才公还跟我们做一样的活计?”

“老哥哥休要取笑。我算是什么人?不过是认得几个字,然后会看个账本儿。京师繁华,有本事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真的好位置,哪里轮得到我们这样的人呢?还不是只能跟着老哥哥们讨口饭吃?”

第97章

且说薛宝钗,她在贾琰跟前得知消息的时候可以说是又惊又怒。

她自认从无过错,对贾琰跟贾赦邢夫人这一房也是恭恭敬敬的,就是银钱,前前后后也孝敬了二十多万,按理说,贾琰应该很清楚她和薛家的所求而已。按照常理,贾琰了银子之后,应该把这个消息告诉她才对。

可现实呢?

却是她跟贾家的其余的女孩子们一起知道的!

而且等她从贾琰那边回来,竟然连后面修行宫的工匠们都知道了!

薛宝钗的心中别提有多难受了,却还是要找薛姨妈来商量。

薛姨妈刚听说的时候,跟薛宝钗一样,也是又惊又怒,连连跌足道:“怎么会是这样?怎么会是这样?娘娘,娘娘是不是因为你姨娘开始记恨我们了?”

把情绪倒给母亲之后,薛宝钗倒是要好多了,见母亲如此,少不得找些话儿来安抚母亲:

“妈~也许娘娘是碍着姨娘的缘故对我们心存芥蒂,可从娘娘办的事儿上看倒是比姨娘可靠许多。您看,姨娘在这府里当家的时候,从我们手里拿了多少银子?可是哥哥的事儿竟然办成了那个样子!娘娘,还有大老爷那边,虽然一样从我们家拿了不少钱,可是该办的事儿却一样不落地办了:您看,之前的五千两是恭贺娘娘晋位,元月里送的十五万是为修建行宫凑份子,顺便换取在这里继续住下去的机会,因此我们才住了这绛芸轩边上的屋子。那五万两是为了哥哥的事儿讨一个主意,如今哥哥的事儿也了了,不用继续悬着。一笔银子,一件事儿。娘娘可比姨娘要靠谱多了。“

薛姨妈听说,这才松了一口气,道:“若是这么说,也没错。只是,娘娘已经放出话儿来了,她要办的事儿,没有权没人可办不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