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6(1/2)

,要不是探春牢牢地掌握着那些姬妾的身契一满三年就把到了年纪的姬妾打发掉,探春的日子还要苦。

能撑到今天,还把儿子培养出来,才二十多岁就做了从五品的官儿,固然是因为有人照拂,可是探春付出的努力也可想而知。

探春笑笑,道:“看宝姐姐说的,你都知道的事儿,我会不知道?是啊,君安是个好孩子,会读书。这一点,也不知道是像了谁的。要知道,王家可不是什么读书的种子,至于我们家,我父亲又不是昔年宁国府里的大老爷,就是珠大哥哥,也不过是听人说会读书而已。不过,也亏得如此,加上当年从林姐姐那里抄去的书和笔记,要不然,这孩子只怕至今还在书院里面混呢。哪里有今天。我还要谢谢林姐姐呢。如果不是林姐姐大方,把姑爹的笔记借于我,又曾经细细地给我讲过,要不然,我哪里有今天!”

说着,又给林黛玉道谢。

林黛玉也起身答礼,礼毕,姐妹俩又坐下。

作者有话要说:

这里的夏宫,大家都知道隐射哪座园林的吧?

第321章

贾琰看着旧日姐妹几个,不觉也笑了,探春这才问起了惜春,得知惜春的丈夫近来不大好,不觉叹气。

若是惜春的丈夫这会真不好了,那她们姐妹三个,就都做了寡妇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只是这样的话,探春是不会说的,探春便道:“太后娘娘的性子,我倒是知道一二。每逢有了心事的时候,总是想做事儿,而且还是大事。臣妾就在这里斗胆,敢问娘娘有何心事,可需要臣妾为娘娘分忧。”

薛宝钗看了看上面的贾琰,笑道:“三妹妹打小是个明的,这话果然不假。娘娘的确有事儿要我们做呢。”

探春一听,这次有自己的份儿,立刻调整了一下坐姿。

她知道,这样的机会,等闲人家,却是求都求不来的。以前她错过了,这次,为了儿子,她肯定不能错过。

贾琰见状,这才跟姐妹们说起了盐政改革的事儿。

林黛玉一听,眼圈就红了。

她想起了父亲林如海。如果不是因为盐政糜烂,林如海又怎么会在这个位置上熬油一般地熬着?熬了四五年,最后硬生生地把自己给熬死了。

别说是贾琰发话,就是不是贾琰来主持,就因为林如海,林黛玉也会掺进来。

林黛玉是如此,薛宝钗更是如此。

薛宝钗端着茗碗,想了想,道:“娘娘,娘娘既然这么说了,显然,这事儿已经在娘娘心底盘桓了好些日子了。臣妾斗胆,也说两句。若是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娘娘海涵。”

“你说吧。”

“是,娘娘。”薛宝钗整理了一下词句,道:“娘娘,既然娘娘弄这个,是想要让天下百姓都吃上便宜的盐,那么,这就是商。商人有商人的规矩,商场有商场的杀人不见血。为仁宗陛下和孝宗陛下办事儿的人,肯定能是沙场上的老将,再不然,打探消息是一把手。可是这行商,不是臣妾说,这商人一代一代,父传子,子传孙,固然是国法使然,可未必全然是国法之故。娘娘让这些大人去做这些,本意是好的,就怕是新手,被人坑了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