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8(1/2)

会出现。封建王朝的内阁大臣们,几乎每一个人对经济和民生都有自己的一套认识。换而言之,虽然这次的事件看起来不过是因为去年两淮盐税没有上来,可实际上呢,不过是因为立国百年,朝廷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候,而盐税,不过是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而已。

不过,阁臣们清楚这一点,可是有的人却不知道啊。

因为涉及到了皇太后,事情就变得格外复杂,甚至连后宫都被牵扯了进来。

作为媳妇,冯皇后对贾琰的心结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她以为自己隐藏得很好,却不知道很多人都猜到了她的心思。

无论是贤妃还是德妃,都这样悄悄地跟左右道:“看我们这位娘娘,不过是惦记着太后娘娘手里的那些东西罢了。密卫,皇家海上商队,如今又多了一样,盐。别的不说,无论是哪一样,都够馋人的了。更别说太后娘娘手里有三样!可惜,这三样,密卫是仁宗陛下和先皇一手设立的,太后娘娘不过是接手之人罢了,海上商队是先皇跟太后娘娘一起用太后娘娘的陪嫁筹建的,原就应该属于太后娘娘才对,就是放在民间,也没有做儿媳妇的惦记着婆婆的陪嫁置办的产业的。至于自贡的盐,又是太后娘娘歇下来之后弄的。我们这位娘娘,除了生了一位皇子,别无寸功,竟然敢肖想太后娘娘手里的东西!”

这几个妃子会这么说,她们心里实际上如何不馋贾琰手里的东西呢?只不过,她们只是妃子,而不是皇后,因此只能如此罢了。可是这不妨碍她们趁机做一点小动作,给冯皇后添点堵,顺便给自己弄点好处。

就这样,表面上是弹劾太后干政实际上却是为冯皇后挖坑的行动开始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御史台是言官,本来就有闻风奏事的传统,因此,御史台很多底层的御史都是以弹劾他人为荣的,加上他们很多都是初入官场,年轻气盛,自然是更加无所畏惧。

虽然说冯皇后是勋爵贵胄之家出来的,跟清流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冯家子弟在外面吃花酒,然后酒上了头,被诱惑着,说了不该说的话也是有的,然后,被人听了去……

在信息不透明的时代,要污蔑一个人真的是太容易了。只要经手的人够多,就足够混淆视听。而冯皇后对贾琰心存芥蒂,本来就是后宫里面众所周知的事情。

最最重要的是,早在先皇孝宗皇帝还在的时候,皇帝就知道,冯皇后对自己的母亲心怀不满一事了。

在皇帝看来,冯皇后会有这样的想法,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你贵为皇后,这宫里,缺了谁的都不可能缺了你的,你觊觎母后手里的密卫和皇家商队是几个意思?母后就是要放手,也是交给朕!怎么可能交给你!如果仅仅是皇家商队,反正海禁这玩意儿已经名存实亡,你娘家也可以组建商队,或者让附庸过来的商人送你几成干股就成。你吃喝花用一概不愁,还惦记着这些是几个意思!

如今又惦记上了母后手里的盐!也不想想,就凭你的这点心性和眼界,真给了你这些东西,你能做出什么事儿来?不给朕添乱就好了!

有贾琰珠玉在前,皇帝再看冯皇后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了。如今再被这把火一烧,有人再在他的耳边嘀咕几句,更重要的是,他的密卫和御史台的“深入”调查报告往他面前一送,皇帝彻底火了。

他直接把冯皇后关了禁闭,也了冯皇后的凤印。

大皇子听说,先是去了冠带跪求父亲,结果皇帝直接叫人把他拖了下去。大皇子无法,又去清凉殿求见母亲,结果冯皇后搂着儿子,哭着说什么恐叫儿子看芦花。

皇帝更怒。

他直接叫人了冯皇后的中宫笺表和册宝,又裁减了皇后身边的侍女宫人,堂堂皇后,随侍宫人和排场、用度竟然连庶妃都不如了。至于什么六局六尚的首领女官、首领内侍等,也不再向皇后负责,而是直接向皇帝负责。

皇后不废而废。

如果说皇帝直接公开表示要诏告天下废后,群臣肯定是会反对的。可是皇帝并没有公开表示要废后,而京中的权贵之家都知道,这是因为皇后觊觎太后手中的东西,而太后手里的那些东西,本来是应该传给皇帝的,皇后如此行为,几乎等同于站到了皇帝的对立面,成了皇帝的政敌了。

群臣如何敢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