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3(1/2)

近潜置。

皇家理工大学有成熟的会议厅和实验室设计,也是当初虞璁亲手参与调整和把控的。

工部诸臣汇集于此,还有少许的讲师也候在了旁边。

“陛下。”赵璜示意小厮推出半成品,神情既没有尴尬和不安,也没有因为工作无法完成而造成的担忧:“蒸汽机的研发……如今已经无法前进了。”

虞璁凑近了几步,去看这其中的联动装置。

当初他绘制了大致的图纸,又有意的提点了几句,可以说在绝大部分的器件设计上,都已经非常不错了。

这个蒸汽机的初代之所以不能正常运行,还是材料和传动装置的设计有问题。

明代有非常发达的瓷器烧制技术,但更多的在于工艺性的表达,而不是用于汽缸的耐高温高压的性能。

在配方和烧制手法不断改良的同时,第二个问题就是力和动能的传导。

虞璁看到这初代机的时候,愣了半天。

他突然想起来,中国古代的齿轮,跟现代意义的……差距很大。

似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相关的记载了。

当初去博物馆的时候,自己瞥见过青铜的齿轮,可是完全没有往那个地方想过。

原因就在于,中国古代的齿轮,是如同车轮般厚实而且笨重的存在。

看似简单而小巧的普通东西,其实承载着整个工业的发展。

当初在北平建立军工厂的时候,皇帝提出了流水线的建立,还奇怪为什么都是人力的流水线传递,而不是靠齿轮的联动设计。

现在等他真的看到初代机的时候,才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

轮子,齿轮,履带。

这三样,可以完成一个力的转换和交接……

皇帝低着头拨弄了下那个尺寸和契合度颇高的活塞,不紧不慢道:“赏。”

这句话一出,刚才那些还神情忐忑的大臣们都有点懵。

东西都没造出来,这就开始赏了?

虞璁被剧透了上下五百年,自然不会告诉他们,这蒸汽机应该是两百年以后才有的玩意儿……你们能造出一半来都已经可歌可泣了。

“陶瓷汽缸如果容易开裂和炸碎的话,可以考虑换土和窑子。”虞璁想了想道:“拿纸笔来。”

他凭借着现世的记忆,画了几样不同尺寸和形状的齿轮。

“这个应该用钢铸造,会比现在这轮子般的玩意好用很多。”

中国古代没有太多系统性的工艺传承,但起码铸造技术是刚需,还是能跟上日益发展的需要。

在军工厂被建造出来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匠被相当优厚的条件吸引了过来。

赵璜照着已有的制度筛选了一批人下来,让他们埋首于火炮和火铳的改良和研发。

从前工部那边场地有限,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他们有专门的车间进行各种材料和时间的试炼,每一次的锤炼和烧制都有完整的前后记录和整理,无形中推进了各进程的发展速度。

虞璁开完会之后,特意去大学里面转了一圈。

他还记得朱载提过的事情。

如果说从前接手的明朝,是一个暮年的老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