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漫漫回家路(下)(2/2)

年轻士兵渴望建立功勋!

……”

歌声一遍又一遍反复,所有人都涨红了脸,张大了喉咙,用自己最大的力气大声歌唱。声音是如此之大,很多时候已经听不出原本的调子,战士们几乎是在放声吼叫,每个人都激动无比。

这首军歌其实很简单,听了这么多遍,潘美凤也学会了,小声跟着哼了起来。

只是某次重复之后,又不知是哪个人吼叫了一嗓子:“同志们,再来一首《战士就该上战场》,有一个道理不用讲,预备,起!”

她只好闭上嘴,气鼓鼓地瞪着眼睛,看着周小山等人得意地向她扬扬眉毛,大声唱道:

“有一个道理不用讲,

战士就该上战场!

是虎就该山中走,

是龙就该脑海洋!

……”

军歌一首接着一首,连唱了好几个小时都不带重样。如果说之前唱的那些歌,潘美凤还或多或少有过印象,后来那些歌,就完全没听过了。偏偏这些歌都是那么的激昂,抛开战士们荒腔走板的唱法不讲,曲调也不可思议的好听。

开始的合唱,也变成了拉歌。

一会儿后面车上唱首歌,然后齐声喊“前面的来一个!”

然后,就换成周小山他们选出一首歌来唱。唱完之后,又对着后面车辆大喊“后面的,来一个!”

双方你一首,我一首,谁也不服谁。

受这样的情绪影响,潘美凤一直笑着听他们来回拉歌。就这样飞扬一路的歌声,车队穿过重重山峦,在高山峡谷间飞驰、跨过河川桥梁、奔跑在大山涵洞之中。最后于傍晚时分,来到了一个车辆川流不息的小镇。

连续几小时的拉歌,战士们也吃不消了,当一首雄壮的《国际歌》之后,歌声终于停了下来。

车队没在小镇停留,穿镇而过,前行数百米就转向左,沿着一条河岸开进。从车窗中可以看到,大概是冬季少水,河水并不深,一眼就可看到处处伸出水面的泥滩,长满水草芦苇,还有觅食的小鸟在上面点点啄啄,翻着泥浆中的虫子。

“刚才的镇子,就是边境口岸孟海!我们绕过这里,沿着河岸走十几分钟,过了河,就是军分区了!”周小山在潘美凤身边坐下,接过她递来的水咕咚咚喝了个精光,一开口就把她吓了一跳。

“你的嗓子都哑了。”潘美凤心痛地从

周小山一挥手,用嘶哑的声音高声道:“这叫什么糟蹋!高兴,高兴你懂不懂?我们回家了,我们开心,几个小时算什么,就是再唱一晚上都没问题!兄弟们说,对不对呀?”

“对!”车内响起一阵低沉的回应,只可惜全是公鸭嗓,用尽力气也没多大回音,实在是没有说服力。

“来来来,薄荷糖,一人一颗!”周小山拆开包装,起身大方地散给其他人。

“你这人!我可就带了这一包,散光了就没了!”潘美凤又急又气,在他坐下来时狠狠地拧了他一下,白眼道。

“怕啥!等会儿到了新城,我带你去逛商场!不是我吹,这样的薄荷糖你想买多少都有!”周小山一扬脖,自傲地说道。

他就是军分区在香港的后勤总管,大米、服装布匹、各种生活物资,都是他在经手。军分区有什么,别人不知道,他还不清楚。

各种糖果,在新城都有供应。虽说品牌没有香港那么丰富,大部分还是从国内购买,但是该有的种类,一样不少!

车队很快到达过河的浅滩,这里已经架起了一座水泥大桥,却没有灯光。

想到过了这座桥,就等于离开国境,来到了另外一个国家,潘美凤心中有些紧张,又有些不解。

太安静了,根本看不到两边荷枪实弹,对峙的场景。

借着夜色遮掩,车队顺利通过大桥,静静地行驶在一片漆黑的路上。整个过程平淡无奇,没有波折、也没有突然灯光齐亮,冲出无数手持枪械士兵的景象,一点也没满足她的好奇心。

稍微有些奇怪的是,车队没有开灯,就这样摸黑过了桥,行驶在沥青路面上。

注意到潘美凤疑问的眼神,周小山用沙哑的嗓子呵呵一笑,挑起大拇指向东南方向指了指:“那是给那边一个交代,让大家都有个合理的说法。我们不开灯,晚上通过,对方也装作不知道。军分区承诺不主动开战,当然要给对方一个面子,免得撕破脸大家都难看。”

“万一对方开战呢?”她不依不饶,追问道。

周小山撇撇嘴,不屑地一拍腰带:“那我们的枪,也不是吃素的!用司令的话来说,他们有权开第一枪,但我们决不允许他们开第二枪!”

霸气!

果然是关飞才会说的话!

潘美凤心服口服,终于放下了心中那小小的紧张,

车行百米,转过一个山坳,漆黑的夜色忽然被灯光划破。

只见道路路旁,相隔三十米就竖起了一根电线杆。一盏明晃晃的路灯挂载杆头,驱散了黑暗,为车队指引出一条光明大道。

真的是给对方面子呢,大家都只做做表面。一来到看不见的地方,就显出了原形。

有路灯照明,车队速度又提了起来,很快来到一个小镇。车队转向左,进入一段峭壁相夹的道路。虽然两侧都是黑乎乎的悬崖峭壁,路还是一样的又宽又平,来往的车辆也很多,显然即便在晚上,这条路也非常繁忙。

在渐渐变大的水声中,车队开出这段一线天,转而向右。

猛然间,一片灯光灿烂,跃入潘美凤的眼帘。那密集的灯光、间杂其间的彩灯,仿佛是深山中的一抹光彩,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带给人无限温暖与希望。

车队带着满车人的欢呼加速,向着那片灯光疾驶而去。

潘美凤眼睛弯弯,心头一松,这趟漫长的旅程,终于抵达了终点。

他们,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