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部分(1/2)

功能 和功能!

“唉,你现在住进了宫里了,想见你一面也难了,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你呢?”

“我有一个主意,可以让你经常见到我。”

“什么主意?说来听听。”

“我告诉母后,娶你进宫来做我的王妃,自然你天天都能够见到我了。”

“呸呸呸,谁想做你的王妃了?”

蔡文姬不依,扑上来和刘辩扭打着,刘辩顿时抓住了她的手,将她拉了过来,蔡文姬的身体一软,倒向了刘辩的怀里,二人目光相接,呼吸相闻,一时间都没话说了。

“荀先生,老爷的书房在这边,请往这边走。”

就在此时,突然一个声音传了进来,二人连忙分开了,各自在书桌上面抓起一本书,在旁边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而这时有人推开了书房的大门走了进来。

刘辩抬着望去,却见进来的是一个年过三十岁的中年男子,身体有些单薄,而且身上穿的是布衣,一看就知道他不是朝廷的官员。

此人给刘辩一种非常儒雅的感觉,目光空灵,极富神韵,他一眼就看到了屋里的刘辩和蔡文姬二人,只是微微愣了一下,就自然地朝着他们点了点头笑了笑。

“荀先生,这位是弘农王殿下,这位是我家小姐昭姬,请荀先生在此休息一会吧。”

“多谢引路,你去忙吧,我就在此看一会儿书也是休息了。”

三十、请教荀彧(二更)

——————————————还有第三更,晚上二十三点五十八更新。————————————————————————————

“荀先生好。”刘辩抱拳一礼,而蔡琰也福了一福。

“王爷安好,琰姑娘好。”这个姓荀的男子笑起来的时候非常地阳光,仿佛整个书房都亮了起来一样,让刘辩看得心头一动。

“不知荀先生如何称呼,与荀攸大人可是同宗?”

刘辩的心里面有些好奇,整个三国里面姓荀的人并不多,而在朝廷里面任职的大臣中,除了议郞荀攸之外,还有一个司空荀爽,其他姓荀的就没有了。

但是,此人没有穿朝服,显然并不是朝中大臣,那么能够与蔡邕相交的名士中,除了刘辩记忆中的一个人之外,他想不到其他姓荀的人了。

“在下荀彧,是荀攸的小叔。”

男子笑了起来,而刘辩却愣住了,因为此人竟然就是他猜想的荀彧,不仅如此,当荀彧说出他的名字之时,系统立即提醒他临时任务再次开启了。

“临时任务:请荀彧出山辅助自己,时间限制半个月。”

“任务奖励:提升武力一个小级,功勋五百点,信仰二十点,内功一套。”

“任务惩罚:降低武力二个小级,扣除功勋一千点,信仰四十点。”

刘辩现在已经学会了从任务奖励和惩罚里面预测临时任务的难度,显然这个临时任务是困难不小的,要想请荀彧出山来帮助自己,刘辩并没有把握,因为他毕竟才十三四岁,手里面没权没势,尽管将来可能会成为皇帝,但是对于荀彧这样不愿意出仕为官,一心只希望等待明主的世外高人来说,请他相助自己非常困难。

“原来是荀彧先生,久闻老师说起先生的事迹,如今才得一见,令刘辩不虚此行了。”

“王爷过奖了,荀彧名不见经传,蔡学士岂会挂在嘴边,倒是王爷的事情,在下听小侄说起过一些,他倒是深为赞同王爷的。”

“这得多谢荀大人了,不过我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想通,今天正好向荀先生请教一下,还望先生能够不吝赐教。”

“赐教不敢,王爷有什么疑问,说出来我们共同探讨吧。”

“敢问荀先生,可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知道这句话何解呢?”刘辩却是正se问道。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荀彧本来并没有把刘辩的问题放在心上的,因为在他看来,刘辩虽然贵为王爷,甚至更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皇帝,但是不过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能够有什么见识呢。

然而,听到刘辩的话后,他一下子愣住了,应该说是被刘辩的话给震惊住了,因为这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应该是刘辩自己想出来的吧。

自然,荀彧想不到的是,刘辩此时的记忆并不仅仅是原来那个十三岁的少年,而是一个在二千年后经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和信息远超过了这个时代的一切。

不要说这一句话,就是更多的名言名句,刘辩也能够张口就说上一大堆的,所以在他听来,一个十三岁的小孩能够说出这话,已经让他难以置信了。

“国家的兴亡,与匹夫有关,也就是说国家的兴亡与国家的每一个人都有关系。王爷此话,荀某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jing辟,如此含义深刻,让荀某一时动容呀。”

“是呀,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最好懂的,国家的兴亡,与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有关系,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每一个人都对国家的兴盛与衰亡有着密切的关系,可惜的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太少了呀。

如今天下风雨飘遥,天下烽烟四起,就是因为上至我父皇,下至百姓,没有人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没有人能够负起这个责任来呀。不知荀先生可知道为什么?”

“荀某也读过圣贤书,也听过先贤言,知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但是儒家的这种思想到了现实之中,却根本难以成为现实。

尽管本朝汉武大帝时独尊儒术,不过也只是以儒来治理天下,并没有完全重视民之一字,所以无怪乎天下百姓都认为大汉江山是刘家的。王爷之言太过jing妙,荀彧还无法完全理解,有请王爷给荀彧解解惑。”

“若是天下人都能够将国家的兴亡放在心上,则帝王会以民为本,以天下人的福利为本,将相会以民为念,以治理天下为人民造福为宗旨,公卿大夫以国家为念,以尽心尽责上事君王下安百姓为本,则天下各处可以大治。

同样,天下百姓也将以生产为本,以团结爱国为务,如此方能共同走向富裕,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但是方今天下,帝皇昏溃不明,重用jian佞之臣,收留阉竖之贼,以致于朝政混乱,各级官员上行下效,不行仁义之事,反成害民之祸,致使天下百姓ri子过得苦不堪言。

加上天灾,所以才有黄巾趁乱而起,蛊惑天下百姓起兵反抗朝廷,而天下百姓多不识诗书礼仪,如果能有温饱,他们尚不至于受到蛊惑,而现在生活无依无靠,自然会响应反贼。

他们也没有做到以国家为念,团结一心共同面对困难,当然这也怪不得他们,主要是朝廷让他们失望了。”

“王爷所言,令荀彧闻所未闻,如同天生籁之音呀。不过王爷的意思是,这天下之人,从上到下都忘记了自己的本份责任,所以才能导致国家如今形同水火的局面,那不知道王爷可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最好的解决办法,自然是自上而下进行一场变革,首先帝皇要改变自己的做法,任贤用能,大行仁义之政;

其次是将相公卿要肯为朝廷用命,努力替帝皇分忧,统领好朝廷众臣;各地方官员要务必发展根本,爱护百姓,令天下百姓乐于归田;

而天下的百姓要努力生产,团结起来共同渡过难关。此外,还有像先生这样的读书人,不能敝帚自珍了,而要主动出面为朝廷效力为百姓分忧解难。

当然我也知道这些想法目前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刘辩若有一ri为君,必定会努力去实现它,但希望荀彧先生能够以你之大才辅助刘辩,则天下之事当会有变革的。”

三十一、赈济灾民(第三更)

————————————————本周实际更新了十九章,其中有九章是奖励章节,根据上周发布的任务,本周应该奖励十一章,还欠二章下周补。另外,下周因为没排上网站推荐,所以能不能继续冲上首页,全看大家的支持了,在此请大家把推荐全部投给本书吧。或者请有条件的兄弟投一张评价票吧,听说很容易上首页的呀。————————————————下周的任务,基础更新十二章(加上了欠的二章),会员点击和推荐加起来总数每达到一千五百加更一章,因为小仙这周几乎把存稿加更完了,下周得熬夜码字了。————————————————————————

刘辩终于说出了他的目的,那就是希望荀彧能够出山来帮助自己,而荀彧自然也听得出来,不过他并没有答应,而是顾左右而言他:

“王爷之言大善,如果将来王爷能够成为天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有福了。看得出来王爷会是个与众不同的人,将来若成了帝皇也必定会与众不同的,只是荀彧一向懒散惯了,向来不在朝廷做事,所以不如那些朝廷众臣对天下之事了解得更多,不能帮到王爷什么忙呀。”

“荀先生虽然没有入仕,但是有句话叫做,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我相信荀先生必定会有在历史上发出耀眼光芒的那一刻的。同时也希望荀先生能够想想地想想刘辩之前的话,如果人人像先生这样吝惜自己的才华,不肯出来为百姓谋福利,那么天下仍然是不能得到有效治理的。就像如今的大汉朝一样,表面上看起来仍然风光无限,但是实际上却是从骨子里面就已经坏透了。汉室衰微,恐怕数年之后朝廷就将成为摆设了,大汉天下也会国将不国了。”

刘辩发出了叹息声,他的表情凝重,目光遥遥地望着荀彧,但是荀彧却感觉到刘辩根本没有看他,而是透过了他的身后,看向了遥远的地方,似乎是在看向整个大汉的江山社稷。

在这一刻,荀彧觉得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而是一个饱经沧桑d彻世事的老人,他的目光中透出了无限的悲凉,不是对个人生命的悲叹,而是对天下百姓的悲叹。

在此时,荀彧差点就忍不住点头答应刘辩,愿意出山来帮助他了,不过话到了嘴边又让他硬生生地吞了回去,因为他不是为想出来做事,而是需要一个自己认可的明主。

刘辩虽然是王爷,虽然见识不凡,虽然将来有可能成为皇帝,但是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就算是登上了皇帝宝座,只怕也会沦为傀儡,而根本得不到实权。

自己如果现在就投到了他的身边去,将来也许根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报负,而会成为朝廷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

所以,荀彧犹豫了,他并没有立即答应,但是心里面对刘辩这个王爷却已经有了极大的好感,只是可能还需要时间来考察他,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值得自己不顾一切地去帮助他支持他辅助他。

而刘辩虽然没有等到荀彧的应答,却发现这个临时任务的进度突然上升到了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说荀彧已经有些心动了,只是还没有完全决定,这样一来自己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只不过需要自己再做些什么,荀彧才有可能下定决心跟着自己。

“小叔,你在这里与王爷聊天哪。”

正在这时,荀攸却找了过来,而且样子有些着急,刘辩连忙向他招呼道:“荀大人好,出了什么事情吗,前面似乎有些吵吵嚷嚷的?”

“王爷不知,我们刚刚接到了消息,河水泛滥成灾,江淮一带数十县百姓遭遇洪灾,老百姓不但家园被毁,而且被洪水冲走了无数人,更有数十万老百姓生背井离乡,朝着洛阳一路乞讨而来,据说如今已经过了都亭了,羽林军看到老百姓的悲惨遭遇,根本就没有拦住他们,而是让他们到洛阳城来寻求救援来了。我得马上回去衙门了,过来跟小叔说一声。”

“天呀,如今天下兵荒马乱不说,还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这是天要亡大汉呀。数十万老百姓来到洛阳,除去一路上饿死的,除去一部分加入叛军的,至少也会有十余万人到达洛阳城外呀。这十多万人的生活将会是一个大问题,而且随之而来的疾病甚至是爆发瘟疫,简直让人不能想象结果会怎么样。荀先生,刘辩先告辞了,本王虽然没有多少本事,但是也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后有时间刘辩会再登门拜访荀先生的。昭姬妹妹,你多保重,照顾好老师。”

刘辩当即回到了贤德殿中,召集了殿中的所有老妈子小丫头宫女太监们,还有黄忠带着的一百名羽林军将士,将难民即将到来的消息告诉了他们,然后对他们说:

“这些难民也是我大汉的子民,来到洛阳如果不能得到赈济的话,恐怕洛阳城会大乱的,到时候整个大汉天下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从今天开始,我弘农王府全部到洛阳城外去设棚赈灾,搭起锅灶为难民提供稀饭和馒头。”

刘辩让黄忠找来了一百辆马车,用功勋兑换了一百车的大米和面粉,然后运到了洛阳城外十里之地,在周围搭建起了数百个大棚。

一点功勋可以兑换一百斤大米或者面粉,而刘辩现在还有八百多点功勋以及四十多点信仰,如果全部兑换的话,能够兑换十二万斤的大米或者面粉,所以他相信能够坚持下去的。

当然,弘农王府的这点人手是不够的,刘辩特地让黄忠派人回大将军府上去要了五百羽林军将士过来帮忙,在一天之内就将所有的大棚搭了起来。

等到无数的难民满山遍野而来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数十座高大的草棚,里面铺着干草,每个大棚能够挤得下五六百人之多。

而在这些大棚之间,搭着数十个灶台,已经煮好了热气腾腾的稀饭,蒸好了香喷喷的馒头,等待着饥饿的他们排队领取呢。

同样的,在这些大棚和灶台之间,飘扬着数十面长长的旗幅,上面书写着“弘农王府大皇子殿下刘辩”的字样,当然这是刘辩手下的史道人准备的,他觉得这是一个宣传大皇子的最好的机会,能够让这些难民们记住大皇子殿下的恩德。

刘辩带着貂蝉等宫女,亲自为难民们发放馒头,看着他们那一张张黄瘦的脸,一张张又脏又黑的脸,刘辩的心里无比地震憾。

而随着刘辩巡视各个大棚,所有的难民们都知道了,这个才十多岁的孩子就是救了他们的大皇子殿下,所以无数的人跪了下去,叫着感谢大皇子之类的话。

三十二、王袍换粮(求收藏推荐冲榜)

————————————————小仙能够做的就是尽量多更新,冲榜就靠大家了,希望大家能够多投推荐票,保住我们的首页上的位置,谢谢。——————————————————

而在人群中,有一个八尺来高的大汉,年约三十多岁,一张黝黑的脸膛,周围还跟着数十个jing壮的汉子,只不过他们同样穿得破破烂烂。

在他们的中间,是一群老人、妇女和孩子,这一路上全靠了他们的保护,这些老老小小才活到了洛阳城来,此时他们远远地看着在难民中问候的刘辩。

“兴霸大哥,他就是大皇子刘辩,怎么只是一个小孩子?”

一个汉子低声向为首的大汉问道,周围的其他汉子也是同样的表情,不过那为首的大汉却摇了摇头:“大皇子今年不过十三四岁,但是你们瞧瞧他做的事情,哪里是一个孩子所为,所以我觉得大皇子不是一个简单的孩子,也许将来会是一个大大的好皇帝呢。”

“是呀,咱们这一路上也到过许多郡县,可是愿意帮助咱们的很少很少,有的郡县更是派出了官兵赶我们走。我呀一直在想到了洛阳会是什么样子,朝廷会不会把我们当成黄巾贼派兵围剿我们,但是没有想到一来就有大皇子殿下给我们准备好了住的地方,准备好了吃的东西,真的活菩萨呀。”

旁边的一个老大爷感叹地说道,立即就有更多的老人附和了起来,这一路逃难途是,死得最多的就是老人孩子了,而他们能够不死是非常不容易的,现在终于感觉到了安宁。

“对呀,虽然大皇子还小,但是他做的事情让我周武非常感动,兴霸老大,我周武愿意去投奔大皇子,不知道老大你们是怎么想的?”

“咱们兄弟八百多人,号称锦帆贼,可是我们自己知道我们做的都是行侠仗义之事,不久前大皇子派人来招降我们,称我们为英雄豪杰,那是看得起咱们兄弟。后来洪水来了,兄弟们为了救人,大部分都死了,就剩下了我们几十号人,既然现在来到了洛阳,而且觉得大皇子不错,那么咱们就定下来了,愿意跟我甘兴霸一起的就投奔大皇子去,不愿意的兄弟等到这次洪灾之后可以回江淮老家去看看。”

“老大,咱们兄弟生死与同,怎么能够分开呢,大家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对,我们兄弟生死都要在一起打拼。”

“大家都投奔大皇子去,以后都是朝廷的功臣的。”

“那老大,我们是直接过去找大皇子,还是怎么做?”

“现在这里人多眼杂,咱们还是按照上次大皇子派来的人给的地址去吧,不要过于招摇了。”

不久,这一群人就辞别了周围的老人孩子们,谁也不知道他们去哪儿了,而刘辩见到他们的时候,已经是三天之后了,因为这三天以来刘辩一直在现场忙着指挥。

“大皇子,如今涌来的难民越来越多了,我们的大米和面粉都已经快要用完了,接下来怎么办呢?”

“除了我们之外,洛阳城中的朝廷大臣们,还有多少人参与了救灾活动?”

“如今只有数家而已,其他的朝臣们每天都在朝堂上开会讨论,但是愿意拿出钱粮来赈济灾民的却很少。”

“那没什么,咱们再想想办法吧,难民们越来越多,咱们如果不支持下去,恐怕情况会更加艰难的。这样吧,把本王的金蟒冠和金蟒袍拿去换粮来。”

刘辩之前已经将所有的功勋和信仰都换了粮草了,所以现在已经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于是干脆脱下了身上的蟒袍,摘下了头顶上的紫金冠,还有一枚珍贵的玉佩,一起交给了黄忠,让他派人去换粮来。

“王爷,这是貂蝉身上的首饰和值钱的东西,也算是貂蝉的一点心意吧。”

看到刘辩脱下了身上的蟒袍,周围的宫女太监还有羽林军将士们都震惊了,而这时貂蝉走了过来,把刘辩送给她的凤凰头钗摘了下来,还有身上的其他首饰全部取了下来,交给了刘辩。

“好貂蝉,以后本王会再送你更多的首饰的。”

刘辩举着那枚凤凰头钗,仔细地看了看,然后拍了拍貂蝉的肩膀,对她笑着说道,而貂蝉对他点了点头,非常高兴地去安抚那些小孩们了。

“王爷,还有我们呢,我们的首饰也拿去换粮吧。”

“王爷,我们这里有些银两,也愿意拿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