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钻法律的漏洞(2/2)

邱保华所在的同盛公司在黑白两道都很吃得开,老板的背景非同一般,最近更是频频地接触一些来粤的大人物,企图走上层路线来发财。而且他也找到了发财的路子,就是倒汇。

月初的时候,有个北京过来的大人物来深圳,对邱保华的老板宣称手头有三千万美元的出口外汇留成,换汇比率为一美元兑换人民币三点七元。

所谓外汇留成并非现金,而是一种配额指标,它应该属于某个大型国营外贸公司,最终以非常灰色的方式转移到了有官家后台的倒爷手上。当时的市场汇价是一美元兑换四点二元人民币,邱保华按照老板的指示,向这人预定了一千万美元的外汇留成,然后他从中国银行贷了两千万元人民币,加上自己公司的一千万,如果再从范无病这里借到七百万的话,就可以凑足三千七百万。这样把三千七百万的人民币交给对方,换取一千万美元的外汇留成,然后再以市价售出,这么一进一出,就可以赚到兑换差价五百万人民币。

“这tmd就是赤裸裸的洗钱啊!老子怎么就不知道还有这种好事儿?!”范无病一听邱保华的解释,立刻就破口喊道。

他重生之前就是专门干这一行的,而且是个中的高手,此时一听这事儿,怎么能分辨不出其中的问题来?只不过他感到非常不解,针对如此明显的洗钱手段,难道国家就没有相应的政策或者法律法规来限制吗?

这样的换汇倒卖看来比倒卖玉米还要痛快,看来在当时的深圳与北京之间,早已形成了这样一条资源输送的地下通道,源源不断的国家配额和公共利益以各种形式被贩卖到南方,它们游离在法律的边缘地带,促成了某些个人和公司的暴富。

邱保华的进出口公司在这种游戏中扮演的是终端洗钱的角色,他从北京调来外汇指标,联系好进货和出货的港商与国内企业,通过货物的进口销售把汇率差价“清洗”成流通差价。

范无病听邱保华解释之后,立刻就查阅了有关的法律规定,结果他惊奇地发现,现在国家针对洗钱这一块儿的法律,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啊!

让人惊奇的是,尽管这种换汇游戏十分活跃,但是国家法律却始终视而不见,没有对此进行必要的界定与规范,甚至在行为性质上都含糊不清,留下极大的斡旋和模糊空间。

根据当时的法律,何谓“逃汇”几乎没有条文上的清晰解释,像邱保华参与的这种倒汇业务居然都有正规的手续,从银行汇款到进口批文一应俱全,即便是专门的经济调查组,也没有任何的依据来确定这种行为是否违法。

“哦,老天啊!早知道有这种好事儿,我还养什么猪啊!翻翻手就是大几百万的进账,而且还是合理合法的!”范无病顿时拍着额头呻吟起来。

怪不得在三十年后,经常有人提到国内资本的原罪,以及是否应该追究他们的原罪?原来在当时的深圳,或者别的地方,有很多人都在从事着类似的活动,悄悄地聚集自己的原始积累,而不管它是白色的还是灰色的。

“这就是法律的漏洞啊!我tm是钻,还是不钻呢?”范无病感到难以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