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柯达的收购提案(2/2)

“ri本人的反应倒是不足为虑了。”朱老板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倒是很轻松的。

“哦?”范无病感到有些奇怪,ri本人一向是最擅长在中国经营的,怎么可能找不到几个有实力的官方支持者呢?

朱老板很快就说明了其中的内情,让范无病不由得感到有些意外。

自从柯达公司的对于中国胶卷全行业收购提案传出来之后,作为胶卷市场的垄断者的ri本富士的抵制自然是非常激烈的。

柯达动议明显带有行业垄断的意味,一旦定案,便意味着富士从中国市场的出局。

但是,有点儿出人意料,富士发现自己在中国竟然找不到同情者。

究其原因,则是因为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当年,汕头公元厂以四十亿元的巨资从富士引进设备,后来公元发生了经营危机,为了解决问题,当时的广东省省长亲自带着公元厂的管理层飞赴ri本,希望获得帮助。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们要同富士领导层会面的要求竟然遭到了无情的拒绝,ri本人认为,公元危机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跟他们没有关系,中方一行人在东京gan等数ri,结果是双手空空,悻悻而回。

这个拒见事件很快就在中国政界和企业界流传开来,让不少人咬牙切齿。

因此,当富士试图抵制柯达案的时候,就很难找到愿意为之出面的有力人士了,帮谁都好说,但是帮ri本人出面,那是会被大家指着鼻子当面骂作室汉jian的,犯不着啊。

范无病听了这个解释之后,看了看沈盈,发现她正将双肘放在桌子shang面,捧着脸看着自己打发时间,于是便向她发问道,“沈总,你觉得这事儿怎么样?”

沈盈听了之后笑道,“是在考我吗?”

“哪里,集思广益嘛,大家又不是外人。”范无病笑道。

朱老板看着两个年轻男女在这里互相说笑,心里面轻松了一些,“谁解决了这个难题,我给他写一副字,而且是署名的。”接着他又笑道,“我可是出了名的不题字,你们好好收藏起来,以后可是会增值的哟。”

沈盈考虑了一下后便说道,“柯达在世界范围内都亏损,之所以会看中了中国市场,关键还在于他们看中了一点,就是短时间之内,中国的胶卷产业还要继续保持高速度的增长,所以柯达将自己的未来,都压到了中国这步棋shang,并且愿意投入十亿美元的巨资来进行改组。”

看到范无病和朱老板两个人都在点头赞许的时候,沈盈的思维突然变得非常清晰起来,便接着分析道,“但是就国内胶卷业的现状而言,如果不同柯达合资,技术shang和设备shang都已经陈旧老化,只能作为ri系企业富士的原料输出国,平白将大把的银子让他们给赚去,而国内的胶卷企业依然是走亏损破产的老路,没有任何的希望。所以我觉得,合资是必然的,至少美国人肯提供先进的技术和真金白银。即便是我们知道他们的想法,但是客观来讲,这个条件是可以接受的。不合资,死路一条,合资,或者有新的希望。”

朱老板听了之后,便对范无病说道,“你家这位沈总也是非常了得啊,几句话就把问题说清楚了,比我们的很多所谓专家们强多了。”

范无病笑了一下,颇有些自得地哈了一声,然后就说道,“其实这个提案可以接受,但是需要略作调整,就会使我们得到较大的收益,也会让这个合资方案成为以后的经典案例。”

“嗯,你讲一讲。”朱老板还是对范无病的意见更为看重,闻言将身子向前探了探,非常凝重地问道。

范无病挥了挥手说道,“国内的七家企业,柯达未必有能力全部接受改组,我觉得他们能重组一半儿就不错了,剩下的,估计就是花钱遣散而已,如此一来,非议总还是有一些的。因此我提一个建议,这次的合资,我们范氏投资集团也参与进来,作为整个收购案的一部分。”

“本身这个案子就很麻烦了,你们在cha一手的话,恐怕就更难搞了?”朱老板沉吟了起来,不过他还是说道,“你有什么目的,先说说清楚,我看是不是有太大的冲突?”

“如果有很多冲突的话,我也就不提了。”范无病笑着说道,“我的意思就是,范氏投资集团按照比例出资两亿美元参与到这个合资项目当中来,只参股分红,不参与管理。还有一条就是,如果柯达要关闭其中的几家工厂的话,遣散的工人我们范氏可以消化掉。”

“你应该还有什么额外的条件吧?否则不可能这么好心的?”朱老板听了范无病的话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范无病一定有什么附加条件的,否则不可能这么轻松地要出钱帮忙,而且还要帮助解决被遣散的职工的去向问题。

这两个条件,都算得shang是帮他解决最大的非议了,第一看shang去不是完全被柯达并购了,第二不存在被遣散的职工问题了,**和下岗的问题就都解决了,自己挨骂肯定也少了。

果然,范无病立刻就表示道,“我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柯达公司将三年之内的数码相机制造技术和存储卡制造技术拿出来,跟范氏投资集团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