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表态(2/2)

现在无论是京城、上海还是深圳等地的八英寸晶圆项目,都处于亏损状态,青岛也免不了重蹈覆辙。晶圆项目技术含量很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产业氛围,比如上下游产业链的衔接等,这些青岛都不具备。

晶圆产业需要三个方面的要素,团队、资金、氛围,在这些方面青岛都没有优势,还不如济南,因为济南半导体研究所下面现在就有一个,四英寸晶圆厂,技术人员经过培做六英寸的应该没有问题。

另外,晶圆生产迹需要大量的氮气,氮发在钢铁厂都有。济南高新区因为距离济钢较断。众此嘟“从容易解决。

虽然青岛是电子产品基地,但这些并不一定就是未来青岛晶圆厂的天然客户群,因为最终这些潜在客户选择谁的产品还得靠市场说话,质量和价格才是最根本的,青岛的晶圆厂在这两方面并不能保证就肯定具有比较优势。

按照这样的思路,山东就出现了另外一种设想,就是济南也要同青岛竞争,发展自己的晶圆产业。

这样的结论显然也走出于争夺政绩而出现的,不过济南方面的思路也很怪异,他们认为现在不应该赶八英寸晶圆这趟潮流,应该按照实际情况,选择以六英寸为突破口。

济南的专家们表示,因为济南现在在经济开发区本身就有一条四英寸晶圆生产线,技术非常成熟,可以比较顺利地过渡到六英寸。根据他们的测算,现在完全可以买一条旧的六英寸晶圆生产线,成本大约在两千万元左右,而且六英寸的晶圆现在还很有市场需求,很适合在济南做。

当范无病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个感觉,就是这里面一定有猫腻,这种说法更像是在某个行动进行舆论宣传,六英寸的生产线怎么可能比八英寸的更有市场前景?这简直就是胡扯,骗一骗不明白的外行儿还差不多,根本就是站不住脚的。

实际上,接下来的情况也正是这么发展的。

曾经传出消息,济南高新区与台湾华慧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一项两亿美元的协议,华慧要在高新区投资两亿美元建设一个晶圆厂,近期目标是六英寸,远景打算是八英寸。

但是,当媒体与济南高新区的有关人士谈起此事时,他们都讳莫如深,不肯过多涉及。

范无病对此比较感兴趣,于是就让范氏在那边儿的人仔细打听了一番。果然发现了一些端倪,原来是有几今年轻人得知济南方面可能有跟青岛比拼的想法,要上晶圆厂项目。就临时拼凑了一个叫作华慧的子虚乌有的公司,想要揽下这笔生意。根据济南方面的当事人推测,这伙人手里有一条二手的六英寸晶圆生产线想高价卖给济南,其实际价值根本不可能值两亿美金。

如此大的投资,和严重不对等的生产线,至于这里面又有什么猫腻。显然不问可知。

事实上根据越来越多的情报表明。这一次无论是政策面还是资金面。或者是积极配合进军大陆市场的台商们,都是有为而来的,在这几个超大项目的背后,都有一些比较大的利益集团在操纵着,其中还有几个衙内隐藏在幕后掌控大局。

范无病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就更不愿意插手了,毕竟光棍儿不当人财路,英雄倒是好当,正义感也从不缺乏泛滥,但是因为这点儿事情惹得天怒人怨,确实不值得。

其实他也比较能够了解这些人的心思,因为快换届了,如果不趁着现在说话管用,捞点儿养老的钱。等到下台以后,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如今这个时代就是金钱时代,手里面没有钱的话,人家是看不起的,尤其是那些衙内们更是心急如焚。末班车再赶不上的话,今后的逍遥日子可就没有指望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权力不可能总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面,但是金钱却是实实在在可以造福子孙后代的,关于这一点,大家都已经想的很明白。

范无病已经考虑得很清楚,目前尽管各大电子企业来势汹汹,但是心里面还是都有点儿不踏实的,因为他们并不清楚范氏会有什么动作,会有什么针对性的举动。

此前就有人怀疑,其实范氏已经具备了将十二英寸晶圆生产技术投产的实力,只是一直引而不安,主要就是要将八英寸晶圆生产线的效益充分发挥出来,毕竟投建一条生产线是需要花很多钱的,范无病不可能肆意挥霍。

但是范氏投资集团从未就此问题做出过正面的表示,公司高管对于这个问题更是讳莫如深,不肯做一个明确的表态,因此引发了媒体对于范氏投资集团最新技术的普遍怀疑。甚至也有很多媒体猜测,范氏的技术并不如他们所宣传的那样高深,只不过是同国外一些芯片企业进行利益交换的结果,才有了现在的八英寸晶圆生产线。

针对这一问题,范无病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的时候,做了一些说明,他表示,范氏投资集团并非是依靠技术交换取得现在的成就,在芯片制造业中,范氏是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团队的,而且设计和生产能力同样优秀,八英寸生产线已经做到了完全的自主制造。

对于十二英寸晶圆生产技术的疑问,他也表示,自己的技术团队一直在为此而不懈努力,如果有了好消息的话,自己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向大家报喜,同时他也说明了范氏目前所遇到的一些障碍,毕竟研制新的十二英寸晶圆生产线,并非易事。而范氏在这个行业中起步比较晚,无论从资历上来看,还是从技术积淀上来看,都同台湾的电子厂商们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尽管我们面临的障碍很多。同时也会在八英寸晶圆制造方面遭遇更多的竞争对手,但是范氏作为一个国际大集团,并不会放弃在这方面的努力,这是可以肯定的。”范无病对央视记者如此表示道。

就在范无病对央视记者做了表态之后,媒体方面又注意到一个细节问题,就是同范无病合作的台商王荣昌,已经出让了自己在范氏的芯片制造企业中的股权,转而投向其他领域发展。

这个信号让很多人感到,虽然范无病表示会继续坚持在晶圆制造方面的努力,但是范氏在十二英寸晶圆制造方面显然并没有取愕突破性进展。否则王荣昌也不会毅然选择推出了。

如此一来,原本那些存有顾忌的人们,真刻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