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学生回村(1)(2/2)

每户人家后面都有一个竹林,每家屋后都有一条石板路穿过竹林铺到河边,河边有整齐的石条铺进水里,当地人叫水桥。

水桥是妇女洗衣淘米的地方,也是小孩捕鱼捉蟹和玩水的地方。

村前面不远还有一个面积不大不小的池塘。

我看到池塘大部分水面上覆盖着开满美丽的粉白花朵的荷花。

我最东头的两户相连的房屋前。

看到,这两户相连的房屋向南成凹字型。

这是农村中相连房屋的普通格局,如果凹型缺口南面有门楼相连,就是个四合院。

中间堂屋是待客用的,堂屋两边是家人各自的主卧房大房间,往南连着两间厢房,北面一间是厨房灶间,再往南是次卧房小房间,一般是孩子的住房。

西边房屋是草房,东边房屋是瓦房。

这种样子,使我想起在学校时,学校组织的外出旅游,时参观过的**主席韶山冲故居,记得**故居也有和邻居相连的草房。

只不过,这里的草房在西侧,**故居的邻居的草房在东侧。

如今的芦山村人基本上都住上了瓦房,惟有这家还是草房。

我来到草房前,正好旁边路过有个**岁的小女孩背着竹筐锁上门准备去割羊草。他看到我,不知怎么是好。

“你是香香吧,上几年级了,你哥和你妈呢?”我问道。

“嗯,我上二年级了,我哥和我妈在地里干活。”

我记得她,她叫杨香香,是前任村长间支书杨千户女儿杨小妮和陈文浩的女儿。

陈文浩是到我们大队来插队的知识青年,以后就当了杨千户家的上门女婿。

“我要去砍柴了。”香香说完就走了。

我站在杨小苑家的门口,正在想着要不要进去的时候。

“怎么待在门外?”杨小苑问道,她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门口了。

“喔,我正要敲门的。”我说道。

“谁在外面啊?”屋里传来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

“爹,是少宽哥来了。”

“哦,那你怎么还不让人家进来?这么不懂礼貌。”

“好了,爹。我这就叫他进去。”杨小苑朝我伸了伸舌头,并对我笑一笑,让我进去。

我走进去,杨小苑说道:“我爹正在洗澡,你先坐会儿,我去厨房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额。”

趁没有人,我仔细打量起屋里的陈设。

这间住房是厢房的南面第一间,是个小房间,靠北墙向南安放着一张比双人床窄单人床宽的床,床外挂着纱布蚊帐有些泛黄,蚊帐顶和西侧有两个巴掌大的补丁。

床单是蓝白相间的土布,还较干净,一床线绨绿被面被子叠得四四方方,与两个叠在一起的套着白色土布枕套的枕头,摆成八字形,看着挺舒服的。

这无疑是杨伯父的床。

床东侧往北有一扇关着的门,显然是通往另一间房的,那可能就是小苑的房间了。

这个房间靠南窗前有一张小方桌,小方桌与窗沿相接处放着一排书,有长篇小说《桃花档案》、《林海雪原》,有套着红色塑料封皮的《**选集》,还有用棕色牛皮纸包着书皮的书。

这是杨伯父的书桌。书桌左侧墙上贴着一幅素描画像,画的是一个30来岁女子,从与小苑有些相像的眉眼看,这必是她的早逝的母亲无疑。

我知道,小苑的美术基础很好,记得初中时一位兼美术老师的班主任曾到她家家访,就看到过这幅素描画,回校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赞扬过杨小苑的美术天赋,这位老师曾夸口,杨小苑日后如能考上美术院校,肯定能成为著名的画家。

可惜,小苑最后连高中都没有读完。

“这是小苑的母亲,小苑这孩子还真有两下子,画得真像,是照着她娘的照片画的。”一个中年人的声音从我的背后传来,吓了我一大跳。

我转过身来一看,原来是杨伯父。

他可能是看我在注视这幅素描画像才向我解释的。

“嗯,是不错。”我答道,“伯父,您好。”

“好?,哎,老了,你坐吧。”

“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