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5(2/2)

在接下来的国内政治斗争中,霍玉辰准备采取两招攻势:其一是近期要亲自到外地基层单位进行几次工作考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全国人民证明,国内社会治安已有了极大的好转。从而凝聚人心,初步消除因少年唐汉党不断进行的暗杀活动,而产生的恐怖气氛。其二要努力促成对杨惠娟及主要追随者的政治解决,使少年唐汉党在组织结构和士气受到更大的打击。

当然,除了政治上的需要外,促使霍玉辰下政治解决决心的还有个人因素。自3月在记者招待会上死里逃生以后,他对杨惠娟一直有着复杂的感情。即使在最初阶段,他也感觉不到这名女刺客面目狰狞,相反还觉得她也是性情中人。杨惠娟被捕后,他于日理万机的繁忙公务中,抽出相当可观的时间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包括公捕大会、入狱仪式浓缩版在内的全部摄像资料他都看过,三次审讯的记录他也一一调阅。了解了杨惠娟坚强不屈的表现后,霍玉辰又对她平添几份敬佩,于是潜意识里有了点卡扎菲遭遇沙菲娥的感觉。不过,四十五岁的霍玉辰,婚姻美满,儿女也将成人,毕竟不能和年少风流的卡扎菲上校同日而语。设法拯杨惠娟于水火之中,并为她开辟一条美满的生活道路,就算他用东方人的方式表达过情感了。这是霍玉辰的政治生涯中,第一次将个人好恶放在了政治需要之前。以致于他也不断地问着自己,这是一个合格国家领袖所应有的行为吗?好在通过调研分析证明,开脱杨惠娟,既符合国家利益、顺应民意,还可以提升个人政治形象,是件公私皆利好事。这才使他宽容地原谅了自己。

即使这样,做成此事要克服的阻力依然很多。首先必须有合适理由化解党内保守势力对此事的抵触情绪;其次也要有适当的方法,让醉心于献身虚幻理想的杨惠娟们回心转意。将最终意图隐蔽地贯彻于事情进程的每一环节中,随形势逐渐使目的明朗化,是化解保守势力反对的有效方法。但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比杨惠娟信奉的“革命”理论更有说服力的突破,却实在是道难解之题。即使理论造诣颇深的他,也需要时间才能完成。

正构思着下一步政治斗争的战略部署,宽大办公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机响了。这个电话只有另外八名中央局委员及少数他信得过的正部级以上官员(自然是属于自省派的)可以拨叫,一旦响起必有刻不容缓的大事,霍玉辰急忙拿起了听筒。

“老霍吗?据彭非汇报,警务部杨惠娟专案组组长索正雄已经违反中央指示,对审讯对象连续使用了三天刑讯手段。由于审讯对象不肯屈服,终于到今天中午昏迷不醒,面临生命危险。”来电者是宣传主任陆明程。原来索正雄一走,本来就对用刑心怀忐忑的吴正森,见杨惠娟昏迷不醒,生怕有个好歹自己要承担责任。便赶紧密报了自省派在警务部的最大代理人、副部长彭非。按自省派内部的信息传递原则,彭非立刻报告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