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4章(2/2)

陈俊雄越说越激动,他早逝的母亲就是国企第一批下岗职工。说完之后,陈俊雄发现许多人就这么静静的望着他,然后于老爷子带头鼓掌,接着掌声一片。

“说得好啊,实业家的良心,我有多少年没有听到这个词了!后生可畏!好!好!好!”

“你好,我是杭州市国资审计管理局的王斌,这是我的名片,很高兴认识你。小伙子。”

“博诚财团的陈副总,久闻小兄弟大名,握手翰皇集团的徐鹏,你的手下败将。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合作。”

“我是建设银行的王强,这是我的名片。”

平心而论,陈俊雄所说的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言论,甚至可以说是书生之言,来这里的人都属于社会精英阶层,这些猫腻弊端很多人比他陈俊雄清楚,但陈俊雄不到二十岁就有如此见识,言辞恳切、极富感染力,尤其是一句‘实业家的狼心’,更是触动了在长这些实业家们的心弦。一时间陈俊雄不断的握手、接名片、递名片,心儿都在颤抖,这些可是宝贵的社会资源啊,看来这一趟没有白来。

“投资工农业自然是为国为民,可是一旦产品的销路成问题,就容易积压,而那些生产设备往往是为一两种产品量身订做,一旦产品积压,就腰被迫停产限产,一旦停产破产,那只能当废铁处理掉了。俊雄你的言论未免有些过激。”

说这话的是好久不见的老朋友赵远,不愧是跨国大财团的未来掌门人,提出的问题一针见血,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这种情况发生,我以为还是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产品研发的市场前瞻性不强造成的。当一种产品已经在世界市场大行其道时,中国的老总们才急忙从国外购回生产线进行投产,没几年工夫中国市场被瓜分完了,国外更先进的产品打了进来,原来的生产线自然成了废铁。曾经红火的企业没两年时间就此跨了。”

面对赵远的质疑,陈俊雄从容应对,而赵远的试探性进攻被陈俊雄从容反击,他也不气馁,一脸的微笑。旁人都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两个有位青年进行了短暂交锋,很多大款高官心里羡慕为什么老子生的儿子连这两个小子的十分之一都及不上。

“好了,好了,宴会就要开始了,让他们这些年轻人好好玩儿去,我们这些做长辈的不要碍着小孩子。”于老爷子一发话,前辈们都把地盘腾出来给晚辈,自己聚到一边喝茶下棋聊天谈生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