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师徒练拳(2/2)

贺小凉也是个怪人,没有打碎劈烂那些座椅,就只是将它们搬出了祖师堂,放在门外檐下。

本就弟子不多的清凉宗,越发显得冷冷清清。

所幸贺小凉在北俱芦洲游历过程中,先后收取的九个记名弟子,还算安定,尚未有人选择叛逃。在外界看来,是因为那些家伙,根本不清楚白裳这个名字的意义,更不知道山上结仇并且撕破脸皮后凶险万分。

这九个清凉宗开宗立派后的首代弟子,陆陆续续被贺小凉带回山头,多是以前不曾修行的山下凡夫俗子,年龄不算悬殊,最年长之人,如今也不过而立之年,年岁最小的,不过是五六岁的稚童。贺小凉收取弟子,十分古怪,资质根骨也看,却并不是最看重,能走上修行路就成,更多还是看她自己的眼缘。

清凉宗占据了一处风水宝地,但是并未如何大兴土木,只在祖山半山腰开辟出一小块地盘,座座茅屋相邻,九个弟子都住在此处,唯独那座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还算有点富家宅邸的样子,类似山下大户人家的祠堂,既可祭祖,也可延请夫子为家族弟子讲学。

贺小凉收取弟子,只传授他们一门没有高下之分的道家口诀,此外便不再多管,不过请了一个外人来为弟子们日常授业,此人既不是供奉也不是客卿,却已经在此给清凉宗九个弟子讲学好几年了,辨析道门典籍的玄妙,三教百家学问,此人都会传授。贺小凉对于这个“李先生”,似乎很信任,不担心他在此讲学,会误人子弟,耽误修行,更不担心让她扬言百年之内不再收取弟子的清凉宗,变成一个四不像的仙家门派。

九个暂时还是记名的弟子,对于那位只知道姓李的年轻先生,十分敬重。

今天贺小凉离开了那个独自修道的小洞天,来到讲堂窗外。

那个李夫子在讲那儒家的诗词文章,先前说到“池塘生春草”“明月照高楼”好在何处,感慨这等看似直白的诗句最见功力,都会让后世诗家后悔晚生了千百年,然后便顺势讲到了一个山下豪阀门第,或是一个山上门派,开山鼻祖的性情如何,会如何影响家风、门风,最后便告诉那九人,若是你们将来成了那开山鼻祖,便该如何去做,才能少错多对。

有人见到师父出现,便要起身行礼,贺小凉却伸手下压了两下,示意讲学之地,授业夫子最大。

那个面相年轻的李夫子抛出一个问题,让九个学生去思量一番,然后离开了学堂,跟上贺小凉。

他说道:“贺宗主,你明明没有必要如此行事……算了,其中缘由,我一个外人,就不多问了。不过我确定,白裳说话,从来算数。”

哪怕贺小凉是那位道家掌教的嫡传弟子,终究是隔了一个天下。

何况北俱芦洲剑仙行事,真要大动肝火,哪里会管这些。白裳如今明摆着就是不管了。

相传北俱芦洲最早的时候,曾经有一个远古剑仙以剑尖指向一个至圣先师的学生,笑着询问你觉得我这一剑会不会砍下去。答案当然是照砍不误了。不过最后那个剑仙战死在了剑气长城,那个儒家圣人则在北俱芦洲开创了凫水书院,在世之时,对那个剑仙的香火后裔,多有照拂。

贺小凉笑着说道:“李先生,我如今才跻身玉璞境没几年,等到跻身下一个仙人境,再到瓶颈,没个数百年光阴,是做不到的。白裳愿意等,就等着好了。”

这个被贺小凉尊称为李先生的读书人说道:“先前天君谢实的那个弟子,有些咄咄逼人了。”

贺小凉说道:“他当年游历途中,受过白裳指点,白裳于他有一份传道之恩,加上清凉宗开山立派,挤占了北俱芦洲相当一部分道门气运,此人自然而然会倾向于徐铉和白裳。”

李先生摇头道:“若是道理可以如此套用、借用,我看天君谢实的传道,大有问题。”

贺小凉忍住笑。

李先生疑惑道:“是我错了?”

万事先思己错,便是这个读书人的治学根本。

贺小凉摇头道:“这话,希望李先生哪天亲口与谢天君说上一遍。”

李先生笑道:“有机会的话,可以试试看。不过看谢天君自身与整座宗门行事,未必讨喜。”

贺小凉不再纠缠这个问题,害怕自己要忍不住笑出声,同时又有些怜悯那个天君高徒。

她转过头,望向远处茅屋下一个面容清秀的少年,少年名叫崔赐,是和李先生一起跨洲游学多年的随从书童。

李先生说道:“我该下山了。”

贺小凉打了个稽首:“不敢再挽留先生。”

李希圣便以儒家门生身份,作揖行礼。

哪怕对方不是以稽首还礼,贺小凉仍是偏移脚步,躲了一躲,只不过到底是玉璞境,又在清凉宗山头,她的挪步神不知鬼不觉,至少在那瓷人崔赐眼中,女子宗主便是始终站在原地,大大方方受了自家先生一礼。

大骊京城御书房,小朝会散去,国师崔瀺却难得没有离去。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皇帝宋和没有开口询问,只是安静等待这个国师的下文。

崔瀺从椅子上站起身,并拢双指轻轻一抹,御书房内出现了一幅山水长卷,是宝瓶洲、北俱芦洲和桐叶洲三洲之地。

年轻皇帝连忙起身,走到崔瀺身边。

崔瀺缓缓说道:“大朝会上,一国君主和文臣武将聊的,是当下事,远不过三五年;小朝会上,一国君主与将相公卿聊的,都是三五十年的长远事;当下我私底下单独与陛下聊的,是一桩百年大计,陛下兴许看得到一部分过程,却未必能够亲眼见到最后的那个结果。”

宋和轻声道:“就像父皇当年见不着大骊铁骑的马蹄,踩在老龙城的海边?”

崔瀺直言不讳道:“差不多。”

宋和非但没有失落,反而满怀欣喜,笑道:“先生,我其实一直在等这一天。”

在这个国师面前,只要没有其余臣子在侧,年轻皇帝一直执学生礼。

这件事,根本不用那个皇太后提点。

崔瀺说道:“等到宝瓶洲大局已定,将来难免要交由翰林院,编撰各个藩属国出身臣子的贰臣传、忠臣传,而这绝非皇帝陛下在任之时就可以水落石出,免得寒了庙堂人心,只能是继任皇帝来做。这是宝瓶洲和大骊王朝的家事,陛下可以先思量一番,列出个章程,回头我看看有无疏漏需要补充。修补人心,和修缮旧山河一般重要。”

说完这件事,崔瀺指向宝瓶洲以北的北俱芦洲:“看着如此幅员辽阔的一个北俱芦洲,陛下作何感想?”

宋和答道:“相较以往,十分中空。”

一洲剑修,已经浩浩荡荡去往倒悬山。

崔瀺点点头,又说道:“劝陛下一句,大骊宋氏,永远别想着染指别洲版图,做不到的。”

宋和有些遗憾。本以为这个大骊国师、自己的先生,野心会比自己想象的更大。

崔瀺笑道:“志大才疏,不也中空?”

宋和神色尴尬。

崔瀺指了指北俱芦洲最南边的骸骨滩:“要在披云山和骸骨滩之间,帮着两洲搭建起一座长桥,陛下觉得应该如何营造?”

宋和笑道:“靠神仙钱。”

崔瀺点头,却又问道:“真正的神仙钱源头,从哪里来?”

宋和视线扫过那幅画卷,望向在宝瓶洲更南端那个大洲:“注定支离破碎的桐叶洲?”

崔瀺既没有点头认可,也没有摇头否认,只是又问:“究其根本,如何挣钱花钱?”

宋和摇头,问题太大。

崔瀺说道:“想明白了如何挣钱,是为了如何花钱,不然留在大骊国库,意义何在?一家一户的金山银山,还能当饭吃?这就是大骊宋氏以一洲之地作为一国版图后的自救之举。”

崔瀺抬起双袖,同时指向东宝瓶洲南北两端的北俱芦洲和桐叶洲,给出了他的答案:“如何从北俱芦洲那边规矩挣钱,是为了如何合情合理地补救桐叶洲破碎山河,这一进一出,大骊看似不挣钱,实则一直在积攒国力底蕴,同时又得了儒家文庙的点头认可。不是我崔瀺,或是你皇帝宋和会做人,而是我大骊国策,真正契合儒家的礼仪规矩,成为了大势所趋。如此一来,你宋和,我崔瀺,便是做得让某些人不痛快了,对方哪怕还有本事能够让你我与大骊不痛快,文庙自有圣人冷眼旁观,好教他们才一伸手,便要挨板子。”

崔瀺收起双手,转头盯着宋和,这头绣虎神色微冷:“和陛下说这些,可不是意味着陛下就已经比先帝更英明神武,而只是陛下运气更好,皇帝当得晚一些,龙椅座位更高些。可是陛下也无须恼火,先前的功过得失,都是先帝的,以后的功劳大小,也该只是陛下一人的。陛下治国,根本无须跟一个已经死了的先帝较劲,若是认不清这点,我看我今日和陛下所说之言语,还是说得早了。”

宋和躬身作揖道:“先生教诲,学生谨记。”

崔瀺说道:“抹掉一些先帝的治国痕迹,先帝已死,新帝登基,又有何难?关尚书这些个老狐狸,只会笑话你这皇帝当得小气,其实都不用你宋和多说多做什么,再熬个几年,老老少少的文臣武将,自然而然就会一个个聪明到让人看不出蛛丝马迹。当了大骊宋氏皇帝,志在一洲之地,国之四方皆大海,这已经是那浩然天下的前无古人之举,就该拿出一些与之匹配的帝王气度。等到哪天没了我崔瀺落座在小朝会,前朝老臣子们依旧对你忠心耿耿,敬畏有加,那才是你宋和的真本事。若是再有一天,我崔瀺落座,也不敢再将你视为什么学生,那么你宋和才算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崔瀺继续说道:“两事当然很难,但是陛下可以试试看。什么帝王心性难揣度,那都是术,不可全无,却不可为主。即便宋氏国祚终有断绝一日,每逢后世史书写大骊,关于宋和,依旧是当之无愧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想绕都绕不过去,不是赞誉最多,便是骂之最凶。”

最后崔瀺笑道:“接下来就要和陛下说一些两洲谋划和既有棋子,陛下终究是陛下,国师只会是国师。身为国师,出谋划策是本分,身为君主,为国掌舵,更是职责所在。”

宋和微笑道:“国师请讲,愿闻其详。”

一次练拳练得惨了,裴钱被陈如初背回一楼后,破天荒一口气得了三天休息,而且关键是还不算那躺在床上没法动弹的一天一夜。

刚好听说魏檗马上要举办第三场神灵夜游宴,这让抄完了书的裴钱,乐开了花。

朱敛说这就叫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裴钱心情好,不和老厨子计较。

再说了,先前师父在那封寄回落魄山的家书末尾,正式答应了提拔周米粒为落魄山右护法,让裴钱看过了十七八遍书信后,头一回去二楼练拳的时候,是高高挺起胸膛的,一步步踩得竹楼阶梯噔噔作响,还大声嚷嚷着:“崔老头儿赶紧开门喂拳,别犯迷糊了。”

当时看得一楼那边的陈灵均,觉得裴钱莫不是给打傻了,或是走火入魔了?

这会儿在朱敛院子这边,魏檗在跟郑大风下棋。陈如初轻轻嗑着瓜子。陈灵均押注郑大风会赢,就将一大把雪花钱放在了大风兄弟的棋罐旁边,结果朱敛一直在那边念念叨叨,说如今魏檗已经是玉璞境的神仙了,棋力暴涨,应该是魏檗的胜算更大些了,结果陈灵均看着棋局走势,便又往魏檗棋罐那边放了一枚小暑钱。

裴钱带着扛着行山杖的周米粒,两人一起绕着石桌众人转圈圈飞奔。

裴钱大摇大摆,两条胳膊甩得飞起,使劲嚷着:“锵咚锵,啷里个锵,啷里个锵,咚咚锵……又要村头摆酒席喽,从村头摆到村尾嘞……刘家的金子,李家的银子,韩家的铜钱儿,都乖乖来我兜里睡觉喽。”

魏檗手肘抵住桌面,手指轻戳眉心。上了贼船,再想下去就难了。反正他这个北岳正神的名声,算是彻底毁了。

郑大风怒道:“赔钱货,你再这么吵下去,害我输了棋,连累灵均大哥输了钱,你赔啊!”

裴钱撒腿飞奔不停步:“赔啥赔,你是不是个傻子哦。”

裴钱继续哼唱她的那支乡谣。

周米粒一边跟在裴钱屁股后头跑,一边疑惑问道:“这是哪儿的歌谣,我以前没听过啊。”

裴钱停下脚步,双手环胸:“是我家乡那边的词曲儿,可惜写得太好,没能流传开来。”

周米粒总觉得裴钱这话儿好像哪儿讲不通,便双手抱着行山杖,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

朱敛等到了崔东山的那封信,然后还得等卢白象来到落魄山,一起参加过魏檗的夜游宴后,就会与珠钗岛刘重润一起去寻找水殿、龙舟。

和陈平安在信上的交代不太一样,朱敛得了崔东山的信上答复后,无须担忧大骊铁骑和谍子,他崔东山自会处置妥当,本来就该带着那个亡国长公主去往她的故乡。可是朱敛依旧和刘重润说了此事的危机重重,不做为妙,不然就可能会是一桩不小的祸事,反正朱敛一番危言耸听吓唬人。结果刘重润权衡利弊,好好思量过后,咬牙决定不再去碰水殿、龙舟。朱敛这才晾了刘重润几天,再晃晃悠悠去了趟鳌鱼背,笑呵呵说事情有变,他们落魄山决定多担待一份风险,所以双方其实可以试试看,只是双方的分账,不能再是五五分成,落魄山必须多占两成,双方一番砍价,变成了鳌鱼背与落魄山四六分成。

朱敛其实不会当真多要这一成额外的收益,等到他和卢白象陪同刘重润一起去寻宝,他自有理由,就说自家那个在外远游的落魄山山主回信了,叮嘱他朱敛必须按照原先谋划,五五分账。

到时候看似一切照旧,返回原处。可自然不是朱敛瞎忙活了一大圈。

等到披云山正式举办夜游宴,裴钱和周米粒都没有参加那场夜游宴,裴钱忙着多抄些书,免得因为练拳一事过多赊欠。

很奇怪,这次就连陈灵均都没有去凑热闹。倒是他那个御江水神兄弟,事后专程跑了趟落魄山,询问陈灵均为何没有露面。

之后,朱敛与卢白象下山去办正事,同行的刘重润忧心忡忡,觉得前程未卜,福祸相依,毕竟是在大骊铁骑的眼皮子底下挖宝。

卢白象的两个弟子,元宝、元来姐弟二人,留在了落魄山上。两人跟被朱敛带上山的岑鸳机,都还算聊得来。

三天竹楼外边的嬉戏打闹,和三天过后竹楼内的练拳天壤之别。

周米粒扛着那根行山杖,守在了府邸去往竹楼的小道上,不许任何外人造访竹楼那边。这是大管事朱敛交代下来的,周米粒不敢擅离职守,不过陈如初只要忙完了手头事,都会跑来和周米粒一起嗑瓜子吃糕点。到了什么时辰该做什么事了,陈如初再离开。周米粒就老老实实蹲在裴钱先前给她画了个圈的地盘上。

一开始周米粒还觉得委屈,觉得裴钱那个圆圈画得小了,显得她这个落魄山右护法的地盘不够大。

裴钱就问她山下骑龙巷一尊尊贴在门上的门神老爷,就那么一张纸的小小地盘,有没有她脚下这么个圆圈大?看那些门神老爷会不会抱怨诉苦?裴钱最后板着脸问道:“周米粒,你这个右护法是不是当得有些翘小尾巴了?”

周米粒赶紧使劲摇头。

周米粒一个人蹲在圆圈里边,沿着那条不存在的界线,一点一点挪动绕圈。扛着行山杖的黑衣小姑娘每绕一两步,她身后远处,便有个从泥土里蹦跶出来的莲花小人儿,跟着小跑几步。

竹楼二楼,崔诚一脚踩在地面裴钱的额头上,重重一拧,低头问道:“今天练拳之前,你这个小废物,竟敢问老夫练拳何时是个尽头。”

崔诚一脚踹在裴钱太阳穴一侧,接着转头望向在墙根蜷缩起来的裴钱:“你先走到断头路的断头处再说。”

身体缓缓舒展开来,先前等于硬生生为自己多攒出一口气的裴钱,满脸血污,踉踉跄跄站起身,张大嘴巴,歪着脑袋,伸出两根手指,晃了晃一颗牙齿,然后使劲一拽,将其拔下。

她小心翼翼将那颗沾血的牙齿收起来,藏在了袖子里边。师父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会长大,在这期间,掉下来的牙齿得丢到床顶去,便能许个平平安安的心愿了。

裴钱弯下腰,双手握拳,轻轻攥紧又松开,死死盯住崔诚。

只见她一个脚尖点地,身形腾空,一脚重重踩在身后竹楼墙壁上,身形去如箭矢,中途蓦然下坠,脚踝拧转,滑出数步,偏离直线,以铁骑凿阵式,拳架大开,抡起一拳,却是向崔诚递出了一拳神人擂鼓式。

裴钱可能不知道,神人擂鼓式,是他师父对峙崔诚,使用最少的拳架,因为知道最无用。但是裴钱恰恰相反,此拳是她向这老人递出最多的一拳。一次次无功而返,一次次再次出拳。

老人一拳砸在裴钱头颅之上,不承想裴钱身体倒飞出去的瞬间,便是一脚狠狠踹出。显然一开始就有了你打我一拳、我也要踹你一脚的念头。

可惜被崔诚一手握住脚踝,高高抡起,重重砸地,打得裴钱身体又是蜷缩起来,刹那之间的呼吸更是快与慢,急促更换,浑然天成。

崔诚嗤笑道:“你这种连陈平安都不如的小废物,换成我是那个大废物,都要嫌弃你多吃一口饭,就是浪费了落魄山的家底!就你也想蹭到老夫的一片衣角?你当老夫是那个练拳好似瞌睡的岑鸳机?再来?别装死,能沾到衣角丝毫,老夫以后随你姓。”

裴钱以手肘重重一砸地,身体腾空,飘然站定,断断续续,含糊不清道:“不用随我姓……随我师父姓好了……还得看我师父答不答应。”

崔诚一步就来到裴钱身前,一手负后,一手五指握住裴钱面门,再一步,将裴钱整个人甩在墙壁上。后者手脚一起颓然下垂。

崔诚松开手,裴钱颓然坐在地上,背靠墙壁,头顶墙上滑出一大抹血迹。

崔诚冷笑道:“陈平安这种怕死贪生的废物,才会养着你这个贪生怕死的废物,你们师徒二人,就该一辈子躲在泥瓶巷,每天捡取鸡屎狗粪!陈平安真是瞎了眼,才会选你裴钱当那狗屁开山大弟子,注定一辈子躲在他身后的可怜虫,也配称‘弟子’,还来谈‘开山’?”

裴钱手指微动,最后艰难抬头,嘴唇微动,结果被老人一脚踩在额头上。弯腰侧过头,崔诚继续说道:“小废物,你在说什么?老夫求你说得大声一点!是在说老夫说得对吗?你和陈平安,就该一辈子在泥瓶巷与鸡屎狗粪打交道?!怎的,你用行山杖挑那鸡屎狗粪,然后让陈平安拿个簸箕装着?如此最好,也不用练拳太久了,等到陈平安滚回落魄山,你们师徒,大小两个废物,就去泥瓶巷那边待着。”

坐在地上的裴钱缓缓抬手,一拳慢慢挥向崔诚那只脚。老人缩回脚,在那一拳落空后,又换了一脚,重重踩在裴钱脑袋上。

片刻之后,裴钱换了一只手,抬臂出拳。老人这才后退数步,啧啧道:“有这本事,看来可以和陈平安那个废物一起去福禄街或是桃叶巷,给那帮富贵老爷们擦靴子挣钱了,陈平安给人擦干净了靴子,你这当弟子的,就可以笑呵呵弯腰鞠躬,喊一句‘欢迎老爷再来’。”

裴钱双手和后背,死死抵住墙壁,一寸一尺,缓缓起身,她竭力睁开眼睛,张了张嘴巴,到底没能出声。老人却笑了,知道这个小家伙在骂自己什么。

裴钱低头弯着腰,轻轻喘气,视线模糊,她已经根本看不清什么。

老人转身走去竹门那边,转头笑道:“老夫这就开门,你就可以写信给那陈平安,就说你这当弟子的,总算能够为师父分忧了,想到了一个师徒挣钱的好点子。反正陈平安是个泥腿子出身,摊上了你这种没出息的弟子,挣这种下作钱,寒碜归寒碜,又有什么办法。我看没有!”

转瞬之间,崔诚停下脚步,眯起了眼。

几乎已算晕厥过去的裴钱下意识睁大双眼,身形摇晃,一步踏出,下一次身体摇晃幅度更大,数步之后,裴钱便没了踪迹。

裴钱一个脚步横抹出去,骤然停下身形,高高跃起,飞扑而至,朝崔诚一拳当头砸下。一如当年小镇有草鞋少年身如鹰隼,掠过溪涧。

崔诚犹豫了一下,仍是肩头偏转,躲过裴钱那一拳,只是老人这一次没有出拳,只是转头望去,小女孩蹲在门口附近的地上,已经昏死过去。

大概她算是拦路,不让他崔诚去开门?

崔诚来到小女孩身边,盘腿坐下,伸手轻轻按住她那颗鲜血淋漓的小脑袋,点头笑道:“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