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节(1/2)

但林如海过来又不是为了治理广西,而是为了推广盐田法——

盐田法这种好东西,只要长了眼睛的人就能看出它的好来,怎么可能有人想要拒绝?就算起了争执,也是因为想要让林如海先到自己所在的府衙推广,哪儿可能不想让林如海过去?

所以林如海来到广西后,不但没有受到半点儿为难,反倒成了人人追捧的香饽饽。

等广西这边的盐田法推行步入正轨后,皇上再次下令,让林如海去海南、台湾等地推行盐田法。这两个地方是海岛,四面环海,适合晒盐的地方相当多,推广盐田法比两广之地还要顺利。

等着两个地方的盐田法步入正轨,皇帝又让林如海去其他沿海地区推广……

这之后的两三年内,林如海不是在推广盐田法的路上,就是在推广盐田法,整日风吹日晒的,硬生生将自己白皙温润的皮肤都晒成了黑炭。

而贾敏等家人一直跟着林如海到处跑,又都是在沿海一带,皮肤虽然没有晒得林如海那般黑,却也比之前黑了一个度。

贾敏自己倒是不如何介意,只是瞧着几个女儿皮肤不如之前白皙,气得在私底下将皇帝骂了个狗血淋头——

这盐田法又不是特别难,皇上就算想要推广,也不至于逮着她家如海一个祸害吧?朝中那么多官员,他多指派几个跟在林如海身边学学,然后到其他地方推广不行吗?

不过她也就是私下抱怨抱怨,与人接触的时候倒是一副感念圣恩、与有荣焉的样子。

总之,让人绝对挑不出错。

等到盐田法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完毕,皇上这才大发慈悲地将林如海召回了京城,然后直接给了林如海一个内阁大学士的位置,倒也没有辜负他这段时间的辛苦。

林家上上下下松了口气——

都已经是内阁大学士了,以后除非意外,基本不可能再离开京城,他们一家才算彻底安定下来了。

只是林如海的官职任命刚下来没多久,便接到了宁国府递来的消息,说是贾蓉马上就要迎娶营缮郎秦业的养女秦氏,诚邀林如海参加喜宴。

这消息就像是一道大雷,直接劈在了林柳头上。

第69章

因为林家上下之前几年一直跟着林如海四处跑, 根本就时间回京城,又因为待在一个地方的时间太短,以至于与京城的联系都断得差不多了, 京城的消息,林家上下已经许久都不知道了。

所以刚刚回京,便乍然听到贾蓉与秦可卿成婚的消息, 着实让林柳吓了一跳。

不只是林柳, 就连对秦可卿身份知之甚详的林如海夫妻, 也不得大吃一惊。不过二人很快想起当初掉包之事, 如今太上皇与皇上只怕还以为秦可卿是先太子遗孤,所以贾珍让贾蓉娶了秦可卿, 在那两位眼里并不算奇怪。

甚至于,那两位只怕还觉得贾蓉高攀。

除了感叹一句宁国府胆子太大之外, 林如海与贾敏二人很快便将此事丢开,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贾敏反倒想起了年纪比贾蓉更大的贾琏,之后带着几个孩子去荣国府探望老太太的时候, 她特意问了一句贾琏的婚事,果真听到贾琏在前两年已经娶了王熙凤的消息。

贾琏与林家的关系不错,贾敏自然想要见见多年不见的贾琏与王熙凤,顺便给贾琏夫妻补上一份新婚礼物,谁知老太太却说贾琏根本不再府上。

见女儿疑惑, 贾母笑着摇头:“琏儿自打从他外祖家回来后, 便一心埋头读书, 与凤丫头的关系都生疏了许多。凤丫头没人带着玩儿,倒是与隔壁宁府的贾蓉、秦可卿关系处得不错。”

“我本来想着这么婚事只怕不成了呢, 谁知贾琏知道凤丫头与贾蓉走得近后, 竟巴巴地求我, 说要娶她。”

“娶就娶了吧,谁知等成婚之后,他便说要带着媳妇回老家祭祖,然后便带着凤丫头回了金陵,至今也未回来。”贾母笑容慈祥,“也不知他与凤丫头在金陵做什么,都两年过去了,也才来了三四封信。除此外,想要知道他们小夫妻的消息,我还得从金陵老宅那边的族人那儿打听消息,实在叫人头疼。”

不过说着头疼,贾母的语气却还算温柔,显然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没办法见到贾琏夫妻,贾珠夫妻也在广州还未回来,贾母干脆将府上的几个孩子叫到荣庆堂,让他们认认人。

鸳鸯出门不久,便带着三春与如今长期生活在荣国府的史湘云一起来到了荣庆堂——

之前几个姑娘都在上课,并未待在荣庆堂。

贾敏见到四个姑娘,当即脸上便挂了笑:“这几个姑娘年龄长得倒是相似,小小年纪便已经出落得相当漂亮了,以后长大定然是个大美人。”

她在心里算了算几个孩子的年纪,很快便认出了迎春与惜春,因为这两个一个年纪最大,已经显出了几分少女的标致;一个年龄最小,如今还是一团孩气。

反倒是探春与湘云两个,因为是同一年出生,穿着打扮也相似,实在让人分不清谁是谁——

湘云打小就被贾母接到了荣国府,与三春一起长大,如原著黛玉与宝玉一样,同在贾母房中吃住,许多时候她在荣国府的待遇甚至比三春都还要好,衣着打扮之类自然也与三春没有太大差别。

贾敏笑着看向贾母:“这两个姑娘都与母亲长得相似,年龄也相仿,女儿实在猜不到她们二人的身份,母亲同我所说,哪一个是表哥家的姑娘,哪一个又是二哥家的?”

贾母笑着看了她一眼,伸手指着其中一个姑娘道:“瞧着瘦弱些的这个是探春,略圆润一些的这个姑娘是湘云,也是你大表哥唯一的姑娘。”

贾敏这才将两个姑娘认了出来。

之后便是几个孩子互相认人、见礼,年龄更小的黛玉与荣国府的几个小姑娘一见如故,很快便混在了一起说说笑笑,看起来就像是打小就与他们认识一般。

贾母一身本事,在她身边长大的姑娘其他不说,教养却都是数一数二的。

贾敏看着她们,就像是看着自己小时候,自然觉得几个小姑娘瞧着可亲,便拉着几个小姑娘问了许多问题。

只是她到底已经是好几个孩子的妈,对小姑娘喜欢的话题也不了解,说了一会儿后发现几个小姑娘虽然脸上都带着笑,表情动作却有些拘束,便转头冲着贾母笑了笑。

“母亲您看我,这么大的年纪了,竟还拉着小姑娘说个不停,也不看人家对我的话题感不感兴趣。小姑娘心里满是风花雪月的浪漫,我却已经是个沉迷柴米油盐的妇人,说的话只怕让她们心里嫌弃呢。”

几个小姑娘赶紧摇头,否认贾敏的猜测。

贾敏本是玩笑,自然不会在意。

贾母听完失笑,笑完突然想起什么,开口问道:“黛玉如今的年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之类应当都开始学了吧?如今都学到哪儿了?”

黛玉与贾母还是第一次见面,自然不算熟悉。她性子又天生敏感,担心自己说错话,便下意识转头看向贾敏求助。

贾敏知道母亲性子,笑道:“就读了几本书,整日抱着诗书不撒手,有时连饭都忘了吃,叫他父亲撞见了,很是说了一顿才敛。”

贾母点头:“女孩子略识几个字,也够用了。不能不学,不然就成了睁眼瞎子,让人瞧不起;也不能学太多,用不上不说,还容易移了性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