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步生莲(出书版) 第20节(2/2)

他陡然停住了脚步,才明白她是要哭了,那声音的不稳是因她努力抑制着喉头的哽咽。

最后一朵优昙婆罗花在天幕中凋零,白玉川畔那些萤火虫似的小光点亦随之消散。人间重陷入唯有清月相照的静寂,小竹楼上却有琵琶声起,在陡然静谧的夜色中,调子有些幽咽。

她重新开口,已压抑住了哭腔:“我知道我什么都不说让你烦心,你说得对,的确是我的问题。”

他转过身来,便见月光之下,她眼睫湿润,鼻头微红,但硬是忍住了没有哭,她双手用力绞紧:“你想知道朱槿封印了我什么,对吗?那些事我不愿意告诉你,是因为我不想回忆。”

她的双手肉眼可见地绞得更紧,似鼓足了极大勇气:“所有无法挽回的那些事,我都只想将它们封印在很深很深的心底。我也没有办法那么勇敢地去回忆,或者告诉你,因为太过难过,我一定会哭出来,你不会喜欢那样的我,我也不喜欢那样的我。”

她慢慢抬头:“但是连三哥哥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可以告诉你。”

她搞错了他生气的缘由。

但他看着她,并没有纠正她的错误。兜兜转转,他们竟又回到了今夜最初的那个问题。在她的内心四季中他也没有寻到那段被朱槿封印的过去,他原本想着可能得用一些其他方式,没有想到她会主动告诉他。阴差阳错的。

他叹了一口气,“你打算告诉我多少呢?”他问她。

“全部。”她咬了咬嘴唇。

他的目光停在她的脸上好一会儿,又落在她绞紧发紫的双手上。良久,他伸出手去将她的十指分开来,将那一双手握在了自己手中。他看着她的眼睛:“那件事我想让你说出来,不是为了让你痛苦,阿玉,”他沉静道,“是为了让你面对。”

“我,”她哽了哽,想要抬手捂住眼睛似的,却不可得,因此只好闭上眼:“我是不能面对。”她轻声回他,含在眼角的那一滴泪,终于落了下来。

第十二章

成玉不能面对亦不能去回想的那段过往,其实并非什么遥远往事。那些事就发生在去岁秋季的第二月。是月在丽川被称之为桂月。

前朝有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名才子曾作了一首词,词中有“桂月无伤,幽思入水赴汉江”之句,故而后来丽川人又将此月称为无伤之月,意思是这个月在丽川的地界上绝计不会发生什么坏事。

这是蜻蛉告诉成玉的。

但蜻蛉却死在了这个月。死在了这个照理绝不会发生任何坏事的无伤之月。

丽川王世子季明枫有十八影卫,蜻蛉是十八影卫中唯一的女影卫,也曾是季明枫最优秀的影卫。

丽川位于大熙最南处,接壤南冉、末都、诸涧等诸蛮夷小国,汉夷杂居数百载,些许民风民俗其实同中原已十分不同。

成玉在丽川王府暂居了半年,关乎丽川的种种古老习俗,一半是她从书中看来:季明枫的书房中什么都有,绘山川地理有各色江河海志,论陈风旧俗有许多旧录笔谈;另一半是她从蜻蛉处听来:蜻蛉是个地道的百事通,奇闻如街头怪谈,逸事如诸夷国秘闻,她全都知晓。

在丽川的那段过去,成玉如今再不能提及,如她同连宋所说,因她没有勇气。她背负着沉重的伤痛和愧怍,每一次回忆,都是巨大的折磨,若没有朱槿的封印之术将那些情绪压在心底,她便不知该如何正常生活。

如今的她再不像她十五岁时那样的乐观无畏,逍遥不羁。很多时候她假装她还是那时候的自己,但其实已经不是了。

蜻蛉刚死的那一个月,每天她都会责问自己,为何要出这趟远门,为何要离开平安城来到丽川?为何明明是一段开端愉悦的旅程,最后会是如此残酷的结局?

其实世间悲剧,大多都是从幸福和喜悦中开出花来,最后结出残酷的果实,因没有开端之喜,怎见得结局之悲?上天便是要世人懂得这个道理。成玉那时候却并不明白这些。她还是太小,没有走过多少路,见过多少人,历过多少事,在十花楼长大的这十五年里,她一眼都不曾觑见过这真实的人间。而真实的人间里,往往有许多悲苦别离。

便将一切都溯回到敬元三年,春,去岁。正月十五上元节,这便是这段故事里那个好的开始。

正月十五,上元天官赐福,宫中有灯节,京中亦有灯会。这一日乃是天子与百姓同乐之日。此大庆之日后的第二日,便是红玉郡主生辰。元月十六,成玉年满十五。

成玉命中有病劫,当年国师观紫微斗数,排五星运限,勘郡主年满十五后方能度过病劫,可出十花楼。但成玉之运,却与他人之运不大相仿,因时因势,总有大变。须知自静安王爷去后,国师已数年不曾私下面晤过成玉,自然不能为她重排运限。故而元月十七,自以为万事大安的朱槿便带着她和梨响出了王城,一路向南,直往成玉一直想望的灵秀丽川而行。

是年是个冷冬寒春,灯会的节氛一过,极北的平安城中仍是高木枯枝苦捱余雪的萧索,南行之路上却渐有碧色点入眼中,看得出春意了。翻过横断南北的赣岭,更是时而能于孤岭之上或长河之畔瞧见二三绝色美人遗世并立,皆是次第渐开的春花。

成玉十五年来头一次踏出平安城,翻过或秀丽或奇巍的山峦,淌过或平缓或湍急的长川,穿过或繁华或凋零的市镇,才明白书中所谓“千峰拥翠色”是何色,“飞响落人间”是何声,“参差十万人家”又是何景。一路所见种种都新鲜,因此成玉日日都很有兴头。

踏出平安城城门初识这花花人间的玉小公子,如鱼遇水马脱缰鸟出笼,怎自在二字了得。她一路撒着欢儿,几天就将月例银子用得只剩下两个铜子儿了。看朱槿生她的气不同她说话,她也无所谓,典了翡翠镯包了个见多识广的评书老头专陪她唠嗑。看朱槿更生气了还不许梨响和她说话了,她还是无所谓,卖了刚换下的裘衣就自个儿跑去胡人酒馆听胡人歌姬唱小曲儿了。看朱槿终于气习惯了不在意了,她就更加无所谓了,还趁机办了件大事儿:她当了朱槿的玉华骢帮个穷秀才将相好的从胡人酒馆里给赎了出来……

朱槿跟在成玉身后一路赎镯子、赎裘衣,还赎自个儿的玉华骢,每从当铺里头出来一次就禁不住问苍天一次再问自己一次,他为什么要将这个小祸头子从平安城里放出来。再一看小祸头子自个儿还不觉着什么,挺开心地在后头跟评书老头唠嗑什么地瓜的二十四种吃法,朱槿就恨不得将小祸头子就地给扔了,一了百了。

但没想到他没将成玉给扔了,成玉反将他给扔了。

那是二月十五夜。

二月十五夜,他们三人为赏“月照夜璧”之景而前往绮罗山夜璧崖闲玩。

乡野传闻中,绮罗山深山中多山精野妖出没,常有修道之路上欲求速成之法的野道妖僧前来猎妖炼丹,增进修为。但所谓野妖山精抑或炼妖化丹之类,毕竟同凡人的生活相隔悬远,因此其实没有凡人将这则传闻当回事,只以为不过是先人编出来为着诓骗吓唬夜哭的幼儿罢了。成玉他们也未将此事当一回事。

然,当他们三人攀上夜璧崖时,却果真遇上了来此猎妖的一伙野道人。

几个道人确有根骨,修为也不同于等闲道士,一眼便看破了梨响的真身,亦看出了朱槿的不凡。道人心邪,那管什么善妖恶妖,只觉二人灵力丰沛,乃百年难见的好猎物,当即摆开了猎妖之阵,要将他俩捕来炼丹。

成玉眼中朱槿一向无所不能,然连她也知道这样的朱槿亦有死穴。朱槿的死穴便是十五月圆夜:因数百年前曾受过大伤,此伤其实从未痊愈,寻常时虽没甚妨碍,然月圆夜这种养息之夜里却会令他法力全失。

可以想见这一场斗法是何结果:朱槿身负重伤,三人不得已披月而逃,然道人们却紧追不舍。

其时朱槿因重伤而昏沉难醒,梨响的法力也不过只够敛住二人的灵气背着朱槿携着成玉,在道人们的穷追不舍之下暂且护得三人小命罢了。然眼见得梨响力渐不支,再一味强撑着苦逃也不过是逃往死地。

如此绝境中,一向瞧着还是个孩子的成玉却显出了难见的沉着,利索地剥下了朱槿身上的血衣穿在自个儿身上,压低声音向梨响道:“梨响姐姐,给你三个任务,”她比出一根手指,“第一,将我变作朱槿的模样,”加了一根手指,“第二,给我一匹至少能坚持一炷香时间的健马,”无名指也竖起来,“第三,待我将他们引开后,给你一炷香的时间寻时机将朱槿带去安全之地,你能做到吗?”说这话时她声音很稳,脸色虽然苍白,眼中却无一丝波澜。

梨响喘着气死命拉住她的衣袖,她定定瞧住梨响:“梨响姐姐,这是我们的唯一生路,他们即便捉住我也不会拿我一个凡人如何,不过是些皮肉折磨,待月亮隐去朱槿醒来,你们寻机来救我。”话罢已一把推开梨响,猫着腰潜出了藏身之处,一路朝着密林深处奔去。

成玉是了解梨响的,梨响不比朱槿固执,且她还一遇上大事就没个主意,无法挽回之下定会就范。

果然,便在她跑过一棵老杉之时,清晰地感到自个儿的身量倏地抽高,而月光之下亦有雪白骏马蓦然自丛林中一跃而出,扬起四蹄直朝她奔来。

成玉虽不会武,射御之术于宗室子弟中却是首屈一指,以耳辨音于飞奔中翻身跃上马背之时,那一群道人正好御剑翻过一个小坡撞进她眼中。眼见着磷火幽幽映出道人们森然的面孔,成玉瞬刹也不曾停留,调转马头直向绮罗山深处而去。

倒是几个野道人愣了一瞬,却也未做停留,御剑匆匆跟上。

成玉自小在十花楼中长大,身边最亲密的泰半是妖,因此妖有什么习性,成玉其实挺懂。世人爱将妖分为善妖恶妖,但他们妖类自个儿却只将妖分为有格之妖和无格之妖。妖有妖格,有格之妖中也有食人的,但此等妖只为修炼吞法身道骨,不为果腹食肉体凡胎。意思是妖有格,便吃有法力的僧人道人修炼之人,不吃没法力的凡人,只有那无格之妖,才连肉体凡胎这等没趣之物也入得了口。且越是有格之妖,越是爱住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中,这便是成玉御马直往密林中狂奔的因由。

宗室中她是个郡主,兴许旁人便忘了她还是个将门子,自小兵书便读得透彻,知晓三十六计中有许多计策无论何时用都是好计策,譬如李代桃僵,树上开花,还有借刀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