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2/2)

“刘总,我这次过来,主要是和你说几个好消息。交通部很快就发布一条新的规定:养路费现有的征收方式几年内不会作出调整。”

“嗯,”刘山想了想,这是甜枣,确实是甜枣,因为这个条款,汽车的使用成本每年至少可以节约一千多块钱。

“工业部将发布新汽车购置税的征收方式,环保能源车辆的购置税将会在同等普通汽车购置税下减免百分之五十,双动力车辆的征收方式暂时未定。”

“还有吗?”

“国家将会在几个市进行定点实验,对电动汽车的实用性及其他性能进行推广试验,国内的石油公司及国家电力公司都将在这些城市里建设相关的配套设施,而将要在城市进行由你来定,国家希望你可以选择一些二线城市进行试点,以免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

“嗯。”

“在试点地区,政府部门的新购车方案必须有一半以上是采购环保车辆,否则不会获得批准。”吴少龙说完笑着看刘山。

“好吧,我承认这些规定对我确实很有好处,可是你们就这么冒然相信我这些车没有问题?”刘山并不是傻子,至少他自己不会这么认为。

“从以往的合作来看,你这里的技术能力还是获得了国内的认可,而且,我们这只是试点,何况,我们已经对这些汽车的性能进行过一些评估,你的这些汽车确实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是真的有问题,那也只是因为这是试验,如果成熟的话,我们大可推广,何必要试验?”吴少龙笑道。

“我需要为此付出什么?”刘山再次发问,天下并没有白吃的午餐。

“什么都不用,我们只希望你不要把太过于先进的技术扩散,或者说应用到民用车辆上来,”吴少龙说道。

“我以为你想用这些东西来换我的越野底盘技术或者别的什么。”

“越野底盘技术我们确实想要,但是不是现在,也许我们可以换个方法,比如,军方提出一些要求然后由你们生产,在完成了一定数量的订单后把技术转让给我们,再或者用些别的方法,其实,电力汽车不要说是你,就算是别人造出来的话,我们也会进行扶持,你还有些什么要求吗?”吴少龙表现得很真诚。

“要求?有,我希望能够获得中央电视台的一些广告时间,当然,我会为此付钱。”

“广告?这种汽车已经可以量产了?”吴少龙有些吃惊。

“暂时没有,但是只要我想应该不用太久。”

“我想这应该没有问题,不过我需要一些时间。”

“试点,我想应该设在交通比较发达的南方,比如莞城。”

“没问题,交通部的人员会给予全力支持,不过,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要你们提出一些技求指标….”

————————,

吴少龙等人终于满意地离去,这让刘山也松了一口气,在这么多的政策扶持下,加上自己的技术优势,如果这汽车不能推广的话,那还真是自己的无能了,他很快就想到了量产,推广,当然,还有的就是利润率。

不过,一问到利润率刘山很快就郁闷了。

“三十万?你说的是人民币?”刘山现在觉得自己应该是想漏了些什么。

“是的少爷,这是批量生产之后的成本,在所有配件都可以成规模生产之后,我们可以把成本控制在三十万人民币以内,”刘白答道。

“如果没有那些脚呢?如果做得再差一点呢?”现在他觉得那些脚就算是没有受到国家的限制自己也要取消了,三十万的成本,该卖个什么价钱?别说十倍了,就连两倍的利润也难以保证,就算是卖成本价,恐怕也没有几个人想买。

“少爷,如果取消了越野功能,那么高精度导航系统及夜视系统就没有必要了,机体的空间也能得到更好的利用,许多部件我们就没有必要做得如此精细,成本可以进一步压缩到十万人民币,当然,这只是指给李语风少爷造的那一辆,您的那辆是不止的。”刘白说道。

“废话,我当然知道,我那辆连铁都多用了不少,怎么会是一个价呢?不过,十万还是太贵了,翻个倍卖出去都有点难,何况只是翻倍也没有什么钱赚,嗯,如果音响再差一点,装饰也不用那么好,什么杂七杂八的东西都不装的话应该是多少?算了,你直接说电池及电机的成本得了。”刘山突然发现这汽车实在没有赚头,不要说和倭国的娃娃比了,就连tmd生产的cpu也比不上,那cpu至少还能保证10倍利润,相比之下这车实在赚的太少了。

“少爷,电池及电机等主要配件的量产成本大约在五千块人民币左右,但是要组装成车辆我们还需要很多其他的配件,一吨可以用来制造汽车的钢材市场价是四千多元人民币,计算上其他的东西,我们的成本最少也需要一点五万元,否则无法保证安全及正常行驶,而且,这种汽车将会简单得像市场上最便宜的车辆,比如说奥拓。”刘白看得出刘山的不快,但是他没有办法,对于主人一再要求降低成本,他已经快崩溃了,市面上的普通汽车电池都已近千了。

“奥拓,天知道这样的车能卖多少钱,看来我们干了件蠢事。”刘山很快就下了定义。

————————,

李汉英来到这tmd总部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上海他来了好多次,虽然的士司机会绕点路赚点小钱,但总是能在最后把他带到地方,tmd的总部并不难找,在刘山的引导倒没有受什么为难就进去了。

虽然一直以来他就觉得刘山有些奇怪的背景,或者说他一直就觉得刘山有些能量,然而接触毕竟不是太多,在发生了那件事之后刘山甚至再没有到过台湾,风存公司这样的合作企业也是一直在几个派过来的管理人员和自己这边的人员管理之下,可以说他对此一直就不闻不问,在他们的经营都还正常的时候,李汉英自然不会过多插手。

然而在今天来到了这tmd总部后,李汉英还是觉得有些不一样的感觉,tmd是华人科技界的一颗闪亮的新星,甚至连他这样的人都会对这家与自己的儿子有着合作的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在此之前,他一直有些奇怪,是什么能让他在计算机产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出如此成就?他的技术人员又是从哪里来?从那件极为不智的事情到现在并没有多久,那个有些无赖的年青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进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