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回长明引(上)(1/2)

人死前的模样极其难看可怖,手足嶙峋、面目黧皱,看着半人也半鬼。

这么形容不太好听,但这是景年见到景笙的母亲时,心中最直观的感受。

这天早上,林府的小厮来传报说太太大限将至,让她们小的赶紧回来看最后一眼。

太太已不能说话了。景笙与景轩跪在榻边,握着她的手垂泪。林时乔则背手站在床幔边上,赵姨娘依着他小声啜泣。

明日腊月初五就是她的生辰了,如此一来,更加是不必过了。事发突然,原本这里她是不愿来的,但怕景笙伤心,也怕作为小辈忒不敬,于是一同将她送过来,却只是不言不语地站在徐尺之外,恐有不妥之处,因此不敢靠近。

过了一会儿,林景业与夫人王氏也到了,一道将她推搡到床边。跪在身来,各自都围在床边与太太话别。

哭着哭着,榻上那人半睁半阖的眼睛终于闭上,不声不响的,没了动静。众人都敛容屏息,景笙怔怔地叫了她两声“娘”,手也从她掌心无力地坠下去。

人这就没了。

景笙登时扑下身大哭起来,她搂着她的肩膀扶起,仔细抚拍了一会儿,王氏与赵姨娘都来安慰,说的是:“你娘病了这么久,这样去了也是好的,不必再受苦。”

此次停灵的事宜由赵姨娘料理。说罢,赵姨娘当即点了两个小厮将尸体从床上抬到一早准备的木板上,盖了白布。她则搂着景笙哭得有些发搐的身体,随着众人的行迹往外走。

未出门槛,忽觉头顶一道光打下来,望是屋顶揭了一片瓦(这里俗称“出煞”,为让死者魂魄飞升)。

一个阴雨天,雨水从口子里飘进来,更将人冷得手脚发颤。

院子里忙忙碌碌都在布置丧布,约莫是一炷香时间,给太太换上老衣往灵堂抬,头朝大门,脚底点了一盏长明灯。

景笙要在这里守灵叁日,深夜了,众人烧了一会儿纸钱,就各自回屋睡觉去。

景年陪她跪了一夜,翌日等她睡下了,这就要出门。

“站住!”走到门口时,林时乔给他叫住,“你出门也不看看今天是什么日子?”

她顿住脚步,不情不愿地转身行礼道:“回父亲,儿子有天大的事情。”

“你的天大的事情就是去青楼?”他气得脸红脖子粗,“我可告诉你,你要再有不叁不四的传闻传到我耳朵里,往后你也别说你是我儿子了!”

看来他昨天忍得是辛苦啊。景年不动声色笑了笑,“父亲既然知道是传闻,怎又来与我动气?”

“你——!”

“况且我也不曾在外说过你是我的父亲。太太刚走,您还得是保重身体要紧。”说罢转身就走。

“林景年!你还知不知道你姓甚名谁!你!”

暗处的景轩这时上前扶住林时乔的身体,“爹息怒。”

林时乔看来人是他,大手一挥,“一个两个的都没出息!”便顾自往大堂去了。

林时乔是才子的出身,心比天高,但叁十岁才得了一个叁甲得功名,是朝廷干了一辈子的老学究,心里眼里也只认金榜提名的几个字而已。景轩心知如此,望着父亲离去的背影,怅然了一会儿,心中想起上回林景年与他说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