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1/2)

吕氏当下便将自家大姐提议的事情说了一遍,冯氏沉吟了一会儿,略略皱眉。

不是他看不起吕家,自从吕氏母亲过世之后,吕氏便有些江河日下的意思,他大姐只能守城,下头几个小的倒是还成,只是如今还看不出什么来。

若对方说的是嫡长女,冯氏肯定就答应了,那位吕良业是个稳重之人,将来也是要承宗的,但吕良伟毕竟只是次女。

吕氏见他皱眉,便将自己的思虑说了一遍,又说道:“毕竟是亲姑姑家,珠儿嫁过去的话不会受委屈,再说虽然是次女,但我姐姐统共就这么两个女儿,惯来宠爱这个幼女,将来就算是分家,也亏待不了他们。”

冯氏看了他一眼,沉吟了一会儿,到底还是说道:“这话确实不错,但这孩子为人如何,还是得再看看,你先别忙着答应,如今这孩子住在侯府,还愁没有时间相看,就是等到春闱结束,也是来得及的,珠儿到底是侯府的嫡长孙子,总要多相看相看。”

吕氏见冯氏没有一口回绝了,知道并不是没有回旋的余地,想着多相看相看也是好的,便答应下来,只是等他走远了,冯氏的眉头却皱了起来。

何老爹向来知道冯氏的心思,见他这边便问道:“太太,您这是不赞同大太太的主意?若是不成,您说句话,大太太也莫敢不从的。”

冯氏却叹了口气,淡淡说道:“儿女的亲事,到底是要亲娘亲爹做主才成,不过我看那吕良伟好是好,身上却多有几分女气。”

冯氏没有说出口的话是,吕良伟是家中幼女,也是吕氏的姐姐三十出头的时候才得的,自然宠爱了一些,管束上头便不太严厉,从而导致这个女儿娇气了一些。

虽然世家贵族里头,娇女不在少数,但作为次女,将来分家之后就要撑起门户来,若是性格太过于软弱可不是好事儿。

再说了,就是因为是亲戚家才更加难办,将来儿子就是受了委屈,打上门去都不方便。

冯氏心里头存了事儿,等晚上永宁侯回来的时候,便试探着问道:“侯爷今日见到那吕家娘子了吧,你看她为人如何?”

永宁侯脸上倒是带上几分笑意,点头称赞道:“是个好的,学识扎实,言之有物,那手字比得上瑾儿。”

孔尚瑾三岁开始启蒙练字,到现在已有七年,那首字是连一贯难说话的程庆山都是夸过的,永宁侯这般说,是十分看好这位吕家娘子了。

这般看着,冯氏心头倒是松了几分,既然永宁侯也看好,肯定有些本事儿。

孔青珠虽然不是冯氏身边长大的,但作为嫡长孙子,还是如今唯一的嫡出孙子,冯氏对它的婚姻十分看重,要是他嫁得不好,很可能将后头一群弟弟的婚事全部耽搁了,再有一个就是,儿子跟女儿不同,嫁人就像是第二次投胎,即使永宁侯府门第高,真要是嫁错人的话,他们也帮不了许多。

冯氏心中考虑着,这日孔尚瑾难得早回来,陪着他说话的时候,不免露出几分意思来,孔尚瑾一听便明白过来,孔青珠早就到了年纪,这一年来大太太忙着相看,但总没有满意的,这会儿大概起了将儿子嫁到娘家的意思。

见女儿难得脸色严肃,冯氏忍不住心头一跳,皱眉问道:“怎么,难道吕家娘子有哪里不对不成?”

孔尚瑾不是个背后说人话的,不过事关自家侄子的一生幸福,还是开口说道:“吕家外甥女德才兼备,确实是个丰神俊秀的女子,不过……”

孔尚瑾脑海中想到看到吕良伟的那一日,这位灿烂笑容简直能用色如春花来形容,对着小厮们都是轻声慢语的,直接让她想到了那位大名鼎鼎的贾宝玉,虽然吕良伟是有一些才能,绝非贾宝玉可比,但要嫁给这位的话,还得有很宽阔的胸襟才是。

看了眼冯氏的神色,孔尚瑾组织了一下语言,便说道:“吕家外甥女在家学里头左右逢源,看起来便知道是个长袖善舞的人,不过比起策论,她更加喜欢诗词歌赋一些。再有一个,学堂里头谁都喜欢她,偏偏琮儿待她疏离,那一日女儿问起,琮儿只说,看见她便像是看见二姐,这才亲近不得。”

二房那一堆烂事儿冯氏心中清楚的很,当年孔尚礼差点被仙人跳,虽然最后事情解决了,但却被永宁侯关进了祠堂,关了将近两年才放出来,之后倒是学乖了,外头的人不敢随意招惹,但家里头的小厮却没了顾忌,大房三房的通房小侍加起来,都没有二房来得多。

孔尚瑾这话,是暗指这位吕小姐没别的缺点,就是过于怜香惜玉了一些,听她那位丫鬟说起,路上居然还救了一位什么李公子,对着服侍的小厮也是温柔体贴,没几日的功夫,大太太送过去的两位小厮,都对她芳心暗许了。

这样的人,作为外甥女,作为朋友都是没关系的,但要是想把儿子嫁过去,却得掂量掂量。固然碍于国法和永宁侯府的势力,吕娘子是不敢宠侍灭夫,但要跟自家二姐似的,今天一个真爱小三,明日一个□□小四什么的,那嫡夫君可有的受了。

孔尚瑾的意思冯氏哪里能够不明白,听了忍不住皱了皱眉头,虽然珠儿被他们教导的很好,将来必定不是个善妒的,但有些后宅的事情,根子上还是女人做主,若吕良伟真是个这样的性子,珠儿还不得憋屈死。

妥协着过日子是也能过,但冯氏却不想送孔青珠去过这样的日子,虽然这个世界女儿不二色的少,但好歹也要找个跟他娘似的,直接把后宅丢给嫡夫君管,不把那些小侍看在眼中的才行吧。

孔尚瑾言尽于此,他一个隔房的小姨,总不好去管外甥的婚姻大事,再说了,在这事情上,吕氏恐怕才是最小心的。

果然,在吕氏再一次提起孔青珠与吕良伟的婚事时,冯氏却皱着眉头问道:“我听下头小厮们说起,这位吕小姐是个怜香惜玉的主儿,对送过去服侍的两位小厮也体贴的很,虽是个知礼的,但却每每让我想到老二。”

听了这话,吕氏心中便是一阵腻歪,自家外甥女青年才俊,如今已经是举人,说不准春闱之后就是进士了,哪里是那个文不成武不成的老二可比的。但他知道冯氏不是那种无的放矢的人,只好咽下这口气,回去一查才知道,自家外甥女确实是个再温柔不过的性子。

虽然只是两个随手可以打发的小厮,但从此可窥见吕良伟的性子一二,吕氏一时之间也有些犹豫起来。一边是想着如今的大家小姐哪一个不是如此,自家儿子嫁过去是当家作主的人,到时候打发这样出生的小厮还不是信手捏来,但一边又觉得这样的日子有些不得劲,二太太倒是也能随便拿捏那些小厮,但弄掉一个来两个,那日子可热闹的很。

吕氏这般想着,到底不敢直接答应下来,只打算再看看吕良伟的性子到底如何,要是个重规矩的,有些怜惜男儿也算不得什么,这样才会对自家儿子好,但要是个规矩不清的,怕是嫁不得。

☆、第43章 怜香

永宁侯与孔尚瑾对吕良伟的观感大大不同,也是因为她们的人生经历注定的。对永宁侯而言,女人喜欢男人并不算什么,甚至风流了一些,只要有本事,也能被人称赞一句年少风流。只要别跟老二似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目空一切偏偏没啥本事,出去玩个男人还识人不清就成了。

现在勋贵世家里头,哪有世家子弟是不纳侍的,真要只守着嫡夫君一人,外头还要笑话她惧内呢。只要别乱了规矩,就没啥大不了的,就像她自己,就像她几个女儿,不是个个如此,故而永宁侯对这桩婚事倒是赞同。

但孔尚瑾虽然在这个世界生活了十多年,可上辈子她可活了将近四十年,虽然是喊着男女平等的年代,但事实上世界上就没有平等这回事儿,她那时候,女人尚且无奈,更别说如今了。

也正因为如此,她比这个世界的女人更能了解男儿的心思一些,别管是不是大方的人,谁能看着自家妻主跟别人生儿育女,回头还要视若己出的。这些贤良大方,不过是被社会舆论逼出来的。

就是孔尚瑾自己,都拿不准将来会不会纳小,毕竟要真的跟嫡夫君合不来的话,她也真不是委屈自己的人,恐怕到时候也会过起如母亲姐姐们那般的生活。孔尚瑾自己都如此,所以她也从未要求别人不纳小,但纳侍可以,要是对小侍通房过于怜惜,却不是什么好事儿了。

想想这辈子的男人,上辈子的女人都是可怜,与生俱来的身份,就注定她们不能随心所欲。这个世界的礼教并没有像程朱之后那般严苛,但好男不二嫁的说法自古有之,男儿的婚姻更是重中之重。

倒是有些世家有女子四十无女方可纳侍的规矩,但其实这规矩里头的水分大的很,纳侍是指伺候的人有名有份的,若是没有名分的通房,还不是想要多少有多少。就是大家知道底细,这般的人家,还有不少的公子哥儿上赶着嫁进去呢。

因为知道吕氏还未歇了心思,孔尚瑾对吕良伟也更加关注了一些,虽然她平常的时候并不跟一群侄女一块儿进学,但她有空青琮这个眼线在啊,吕良伟的消息都能知道的清清楚楚。

孔青琮也是个奇葩,自小大概是二娘子的阴影太甚,平生最为厌恶柔柔弱弱的男人和风流倜傥的女人,很不巧的是,杨怡晴和吕良伟就是这两类人物的代表,她还不得不跟这两人打交道。

吕良伟似乎也察觉这位表妹并不喜欢自己,其实相比于大房孔青珏那样端庄的人物,她自觉与二房的孔青琮更加合拍一些,但她自然也不会拿着热脸贴冷屁股,一段时间下来,便只跟珏姐儿说话。

这一日照旧如此,孔青琮心思灵活,其实并不太爱读书,碍于家里头的压力早早的考了秀才,这会儿便有些放松下来,只是慢条斯理的画着画。

孔尚瑾还在的时候,孔青琮与她玩得最好,如今她不在,孔青琮原本与孔青珏凑做一对,多了吕良伟之后,就成了孤家寡人了。

幸好孔青琮也不在意,拒绝了孔青珏的好意,自顾自玩得也挺好。这日画了一半儿,就听见外头有说话的声音,抬头一看,便看见杨怡晴带着一个小厮,手中拿着一个提篮,不知道在跟门口的丫鬟说什么。

虽然心里头并不喜欢杨怡晴,但到底是嫡亲的表哥,又一起生活了几年,孔青琮也不好表露出来,只是皱了皱眉头,吩咐身边的丫鬟说道:“出去看看,表哥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

丫鬟应了一声,再回来的时候便拿着那个提篮:“小姐,表少爷怕你们学习累着,便下厨做了一些小点心送过来,说休息的时候可以充饥。”

孔青琮眉头一皱,学堂里头向来不准后院男儿过来,表哥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怎么忽然送了什么点心过来,在自己家中,她们难道还会饿了不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