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1/2)

这次程庆山似乎真的不成了,连皇帝那边也惊动了,对于这位识相的老师,皇帝也乐意给予几分尊重,顺带收服天下读书人的心,一边各种珍贵药材像是不要钱的往程家送,一边讲大明盛典宣扬天下。

等程庆山再一次醒来,只听见耳边乱哄哄的哭声,迷迷糊糊的看见小孙女趴在床头,仔细的给自己擦汗。

程庆山叹了口气,程明这才意识到自家奶奶醒了,欣喜若狂之下,眼泪便再也忍不住。

看着小孙女这般模样,程庆山一干心思都散了,想想自己寒门出生,能够位居太傅之位,晚年还能够得善终,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只是她死之后,孙女却不是个能撑得起门户的,若是留在京城,总有一日怕是会尸骨无存。

程庆山临死的时候,比谁都看得清楚。程明确实是有几分才能,但为人迂腐不知变通,偏偏耳根子太软,以前她在的时候还好,都是听她的,若是她走了,后宅那几个都不是省心的,到时候这孩子还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儿。

程庆山冷眼看着屋子里头的几个男人,忽然撑起身体,程明连忙扶着她半靠着床头,安慰着说道:“奶奶想说什么,您才刚醒过来,还是多歇一会儿。”

程庆山却摇了摇头,开口说道:“你派人把你那两位师姐师妹请来。”

程明微微一顿,连忙出去吩咐人,等她回来的时候,便听见屋子里头一片哭声,几个平常颜色鲜艳的小侍还纷纷跪在地上,一副生离死别的模样。

程明脸色微微一变,不明所以的看向自己的父亲,却见父亲眼中闪过一丝欣喜,就是旁边的继爷爷脸上也带着几分痛快。

程庆山哪里看不清他们的脸色,只是闭着眼睛淡淡说道:“你们也跟我了许多年,如今我不成了,却不忍心耽误了你们,若是愿意还家的,程家便发你们一副嫁妆,若是不乐意,便只能送去皇觉寺,程家会送上丰厚的供奉,让你们衣食无忧一生。”

原本程庆山却是在临死的时候将一干房里人都疏散出去,她半辈子为了求女而忙,房里头的人不在少数,许多年纪并不算大,听了这话便心动起来,再有几个原是不乐意的,听说要去皇觉寺而不是留在程家,最后也松了口。

送走一群莺莺燕燕,屋子里头顿时清净了不少,程庆山再次看向自己的夫君,虽然是继室,他们也相处了许多年,这会儿也不忍他下辈子无依无靠:“你年岁不算大,若是……”

话音未落,那继室太太便跪下来说道:“妻主说这样的话,是要刮我的心啊,我是你的正头夫君,哪里有改嫁的道理。”

这位继室对程庆山不管是真感情还是假感情,反正是不可能离开程家的。程家就算程庆山不在了,也绝对不会亏待了他。但若是离开程家,即使程庆山给予许多补偿,他能不能守住还是二话。

程庆山听了他的话也不多说,只是对着程明说道:“以后,好好照顾你爷爷和你爹。”

程明满眼是泪,自然一口答应,程庆山倒是没有关注女婿的去留,毕竟他还有一个女儿在,怎么都不可能改嫁的。

等孔尚瑾跟皓辰赶到的时候,屋子里头便只有程明守着,只是一路走来,下人们面带惶然,显然家主的情况不容乐观。

孔尚瑾与皓辰对视一眼,进门便拜倒下来。

程庆山这一次却没有闪开,反倒是结结实实的受了他们的大礼,随后才抬头看向她们:“你们先出去,皓辰留下。”

孔尚瑾带着欲言又止的程明离开,屋子里头不知道程庆山与皓辰说了什么,院子里头只是静悄悄的,听不见丝毫的声响。

半晌皓辰才走了出来,眼睛有些微微发红,看了眼门口的两人说道:“老师让瑾儿进去。”

孔尚瑾听了这话便走了进去,屋子里头满是药味,因为关着门显得有些暗沉沉的,躺在床头的程庆山却带着几分红光,看着心中便有些不妙预感。

见孔尚瑾在床边坐下,拉着自己的手不说话,程庆山才叹了口气,抓住这个小弟子的手,忽然笑着说道:“当年你母亲求上门来,原我是不愿意答应的,收下皓辰,是碍于皇上旨意,但……幸好,我最后收下了你,这辈子才算有了传人。”

孔尚瑾眼睛一红,只是抓紧她的手说道:“不管是大师姐还是二师姐,她们都是老师的传人。”

程庆山却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道:“明儿不说也罢,就是皓辰,当年我一念之差,如今悔之晚矣……”

程庆山并没有说起自己懊悔什么,孔尚瑾心中迷迷糊糊的猜到了一些,却没有说出口。

程庆山只是抓着小弟子的手,忽然笑着说道:“老师活着的时候怕是看不到了,但若有一日,你有能力的话,便再修一遍大明盛典吧。”

孔尚瑾只能点了点头答应下来,又听程庆山说道:“小时候觉得你聪慧异常,生怕你走错路子,如今看来,你却是看得最通透的那一个,也好,将来你那傻师姐若是有事,你能帮的话,就帮她一把吧。”

孔尚瑾知道她说的是程明,点头说道:“弟子知道,若力所能及,弟子绝对全力以赴。”

程庆山满意的点了点头,又说道:“三个弟子里头,只有你最得我心意,藏书阁里头的书,以后便留给你,希望你能发扬光大。”

孔尚瑾略吃了一惊,要知道那藏书阁里头不少的古籍都是价值□□的,要说起来,程家一般的家产,恐怕都在这里头,虽然这些书确实是懂行的人才知道价值,但她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家老师居然都留给了自己。

见她开口拒绝,程庆山却说道:“我死之后,明儿便会扶灵回乡,我已求了皇上,赐明儿一个不高不低的爵位,到时候不至于被人欺侮了去便是。这些东西,她带不走,就算是带走了,也保不住。更何况真正之前的书画,早已经从里头拿出来了,剩下的,不值得什么。”

程庆山没有说的是,自家里头还有两个不识货的男人,怕在他们眼中,这些书籍古典都是无用的纸张,到时候为了便宜行事,胡乱卖了也是有可能的。

程庆山不希望自己一辈子的收藏落到那样的下场,索性便送给了小弟子,也算是结一个良缘。

孔尚瑾似乎也想通了,含泪点头说道:“多谢老师,有朝一日,必让这些书发挥应有的作用。”

程庆山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又让外头的两个弟子进来,看着站在自己床前的三人,忽然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我死之后,盼你们相互扶助,勉力同行。”

三人纷纷答应,却见床上的人似乎没了力气,再一次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这一睡便再也没有醒来。

程庆山是当世大儒,又是皇帝的老师,丧礼自然是风光无限,甚至皇帝也亲至灵堂吊唁,着实让程家风头更胜。

☆、第54章 扶灵

“你决定了吗?”永宁候看着眼前的小女儿,心中忍不住叹息起来,若是嫡长女有这份魄力的话,她也不用日夜为了永宁候府担心,不过幸好嫡长孙女是个可造之材,不像她母亲为人迂腐。

孔尚瑾点了点头,脸上带着一分坚决,程庆山对她而言不仅仅是老师这么简单,这个时代老师就像是另一个母亲一般,更别说这位老师临死之前,还把自己一辈子积攒下来的书籍都送给了自己。

永宁候见她态度坚决,倒是也没有阻拦,只是说道:“此去衡阳,旱路水路加起来至少得一个月,你们扶灵回去,来回说不得要半年,衡阳那边山穷水恶,刁民频出,师生情谊固然重要,你也要注意安全,若是有一个好歹,可不得让你父亲伤心。”

孔尚瑾也知道,自己年纪不算大,这时候出远门父母肯定会担心的,但程庆山对她多有照顾,如今她送老师最后一程也是应该。

永宁候也没有再劝,只是让她把冯庆带上,冯庆早年的时候游历江湖,有她跟着,自己也能放心。

孔尚瑾也没有拒绝,即使永宁候不说,她也打算求着冯庆出门一趟。不说冯氏知道之后心中担心,但碍于永宁候已经同意,说不得拒绝的话,那头程家知道孔尚瑾居然愿意跟他们一起扶灵回乡,心中又是感动又是妥帖,连带着程明都觉得自家奶奶没白疼了这个弟子。

原本以程庆山的地位,至少还得挺灵一段时间,但因为她临终遗言,头七过后,程家便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回乡。

皇帝到底是给了程明一个永昌伯的爵位,说起来其实已经不低,至少到了衡阳,即使是一州知府也得给几分面子,皇帝这般厚待程家,可算是给足了程庆山面子,同时也收服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比起程明一心一意听从程庆山的话,打算回乡守孝,程家后院的男人们却心思不一,幸好程庆山临死之前,将大部分男人都打发了出去,仅剩下的两个走不得的,即使不愿意也毫无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